|||
邮箱快满了,被提醒清理,于是翻看以前的邮件。
看到一封学生考试后的邮件。大意是:他认为《材料化学》这门课自己答的不错,实际得到的分数与自己的预计相差很多,问我是不是弄错了。
于是我仔细核实了一遍试卷,按照大题的顺序告诉他,每道题目的答题和得分情况,并告诉他出错的主要部分。
相信各位老师们可能不止一次两次遇到类似的情况。类似于材料化学这样的理工科的课程,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客观的,即使有疑问有出入也不会差别很大。那些文学艺术类的课程可能主观性会更强些。就像写作文,如果刚好符合评阅老师的口味,可能会很高分,要是口味刚好不对,也许分数差别会很大。
如果这时该怎样呢?当然要再次仔细核实试卷外,此外……
有个故事也许能讲给这些学生听,看看如何对待不同的看法和评分。
关于著名建筑设计师林璎的故事。她还有个身份是林徽因的侄女。她在耶鲁大学学建筑时,有门课程是丧葬建筑,当时美国正在征集越战纪念碑的设计方案。老师便把这个题目作为作业。林璎做了很多的研究,做出了作业模型,老师的评分是B,这样的分数在美国的教育体制中,算是很低了。但她还是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拿去参加应征。为了公平起见,组委会隐去了设计者的信息。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和建筑大师组成的评审团对1000多份作品评审后,林璎的作品中标。
这个著名的越战纪念碑(如下图),用黑色花岗岩砌成的500英尺的V型碑体,好像大地撕裂开来接纳那些逝者,在闪闪发光的碑面上按阵亡顺序刻上了57000多个姓名。参观者和悼念者行走其间,总会被震撼和引发思考。
当时这个作品引起了许多争议,不单单是作品本身的艺术性。现在无疑它已经成了美国衡量其他纪念碑的标准。
以此为起点,林璎的作品遍布美国大地。
所以说,学生考了低分也不必太自卑,或失去信心;老师也得承认有时评判确实具有主观性。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欣赏,无任何商业用途,谢谢制作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2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