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下午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师德建设座谈会”,两个小时的座谈会十余位教师发言,教授、副教授、讲师、中年教师、青年教师等等各种类型的都有,有的很幽默、有的很平和、有的很实在,但都很精彩,将这些观点汇集在一起,感觉收获良多。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高校教书育人的宗旨是不能变的,创新知识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也不能变,只能强化。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不是一个普通的职业,面对的活生生的人,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要求,对待这份职业要诚心,对待工作要用心,对待学生和问题要耐心。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多的体现的是良心,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不论是教书一辈子老教师还是教龄只有四五年的青年教师,在谈到师德的时候有共同的认识或做法:对学生要有爱心,当然是有原则的爱心而不是放任自流;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不论是大是大非还是生活小节。概括地说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除了爱学生也要爱自己,包括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专业、自信而自尊地生活和工作。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站稳讲台”,这是由高质量教学效果做保障的。用心钻研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形成指导自己教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些都是需要磨练和实践的。大多数的青年教师兢兢业业地做好教学工作,有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那些在教学竞赛中获奖的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确实值得称赞。
现实中似乎总有人认为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教学水平除了自己用心去悟以外,更多的是要时间和实践的磨砺,这种水平与学历没什么必然的关系。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青年教师直接用在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确实不可与20年前或30年前的青年教师比。直接的原因是评价体系,包括职称评定的标准,对科研的要求确实很高,加之晋升名额的问题,我们现在晋升副高的水平基本达到晋升教授的要求。这或许是导致钻研教学的时间减少的直接原因。
就高校尤其是重点的综合性的高等院校,教师要是都不做科研的话确实也不能称之为高校了。创新知识就是在科研中不断产生的,而且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的专业和课程都会有更多的体会,在教学中也可以与学生有更多的前沿的知识或科学方法和思维的交流,这都会促进教学效果。只是教师们要合理地安排好钻研教学和做科研的时间。在刚入教职,讲台没站稳之前,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学能力,包括自己钻研和跟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要基本经得起学生和同行的检验。此后可以多些时间在科研上,同时对教学向精益求精和艺术化的境界逐步推进。
当然作为师德建设,不仅要教师们自觉地做,更重要的是制度的建设和长效机制的建设。比如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应给予更为严厉的惩处,同样地对于师德师风优秀的教师应给予更为大力的表彰。在晋升职称和考核条例中如何更合理地体现教学与科研的作用,从客观上给教师以努力钻研教学、深入学生了解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
在目前大规模扩招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势在必行,在生源质量基本确定的前提下,教师就成为了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师德建设是必需的也是必须的。在这个过程中,从上到下,只要能够体会到教师的职业特点,从管理部门到教师个人都能够懂得这份职业中的“爱与责任”,并用自己的爱与责任对待所在单位的教师、对待各自面对的学生,师德没有理由不高尚、教学质量没有理由不提高、学术不端没有理由不销声匿迹。
爱与责任!
(昨晚没写完,今早完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 0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