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更清楚地认识科技哲学各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所处地位及其组成情况,本节使用CiteSpace软件对1956—2016年科技哲学文献的主题词与关键词进行了共现可视化,由于1967-1978年间属于研究停滞期,没有文献公开发表,故按1956-1966、1979-2016两段分别作图,以解全貌。基于1979年至2016年间发表的论文,生成主题词、关键词共现图谱(图 31)。首先,以5年为一段,选取这5年中被引次数最高的200个主题词、关键词,构建该段的共现网络(剪裁算法为最小生成树MST),然后将各段网络进行合并。合成后的网络中共有节点(nodes)822个,连线(links)1566条。图中显示节点标签为共现频次在100次以上节点。圆圈大小显示共现频次高低,红色、紫色标记的节点为具有重要地位的关键词节点。其中,紫色圆圈代表该节点具有高中心性。网络中节点的中介中心性测量的是网络中节点的位置重要性,有两类节点可能具有较高的中介中心性:1)与其他节点高度相连的枢纽节点;2)位于不同聚类之间的节点,我们对于第二类节点更感兴趣,它们比第一类节点更可能导致新兴趋势的出现。红色圆圈代表该节点具有高突现性。网络中节点的突现值测量的是节点的研究热度,表现为在某一阶段关键词共现频次呈爆发式增长,是反映该阶段研究热点的重要指标。总体来看,近40年来,突现领域较多,部分领域突现延续时间也较长,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科技哲学研究热点较多,也有较为长久的研究领域。该图根据共现关系自然形成了6个知识群,分别是C1(自然辩证法知识群)、C2(技术哲学知识群)、C3(科学哲学知识群)、C4(科学社会学知识群)、C5(自然哲学知识群)、C6(生态哲学知识群)等。这几个知识群大致反映了近40年中国科技哲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也展示出了中国科技哲学的发展脉络。从聚类相邻远近和主要关键词的年轮时序可以看出: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发端于“自然辩证法知识群1”,在知识群1内一部分转入“科学技术哲学”,小部分转入“科学学”;同时一方面通过关键词技术创新、技术进步而与“技术哲学知识群2”相关联;另一方面通过引介和研究西方科学哲学代表人物,进入“科学哲学知识群3”;自然辩证法当把科学作为社会现象而使知识群1与“科学社会学知识群4”相联结。而知识群2和知识群3又向外延伸,分别与“自然哲学知识群5”和“生态哲学知识群6”密切关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4 08: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