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臭名昭著的事件始于一名博士后举报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它成为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著名的一个学术不端案例(cause celebre),以至于成为联邦调查局的调查对象,美国国会都因其而举办听证会。1985年,塔夫斯大学(Tufts University)的一名博士后Margot O'Toole发现,她不能验证她的老板Thereza Imanishi-Kari即将在Cell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的结果。这篇文章的共同作者之一是一位诺贝尔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MIT)的David Baltimore。经过反复论证,O'Toole逐步相信Imanishi-Kari操控了研究数据。她向塔夫斯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同时提交了关于这篇文章关于学术不端的证据。尽管如此,这两所大学的学术委员会不认同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仅认定Iamnishi-Kari在她的研究中存在粗心和草率行为。NIH的一个学术委员会同时对这起事件进行调查,也认为Imanishi-Kari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考虑到在1974-1981年间美国的4个重要研究中心内12起学术不端事件被公开披露,美国国会特就Imanishi-Kari等学术不端事情进行听证,通过结合对学术不端的其它指控,美国国会最后的报告称NIH、相关大学和其它研究机构对这些指控都没有做出充分的反应。1985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健康研究延长法案(Health Research Extension Act)。
但这不是Imanishi-Kari事情的终结!Walter Stewart和Ned Feder,两位来自NIH的曾被曝光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科学家,也牵涉到此事件中来。他们认为塔夫斯和麻省理工的学术委员会及NIH都没有充分的揭示出Imanishi-Kari文章中的问题。1988年,主管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以及NIH预算过失责任的众议员John Dingell,召集了一个委员会进行国会听证。委员会主要从原因着手,因为他们相信该事件的问题源于大学调查学术不端行为所采用的方法。
Dingell的委员会甚至引入了情报机构(Secret Service),最终认定Imanishi-Kari篡改了先前提交给委员会的证据。其实,这几次国会听证也是充满争议,许多人相信Dingell对Baltimore怀有特别的敌意,后者一直在替Imanishi-Kari进行辩护。
1991年,NIH的学术不端部门,科学诚信办公室(the Office of Scientific Integrity)发现Imanishi-Kari论文中的重要数据存在造假。最终结果是Imanishi-Kari在10年内被禁止从联邦政府获得科研资助。而诺奖得主David Baltimore则辞去洛克菲勒大学校长职位,Baltimore说因为在这一事件中对他个人作用的争议,他不再适合作为一个有公信力的领导人!可叹的是举报人Margot O'Toole却被美国科学界排挤,她一度在一家搬家公司做过回复客户电话的工作。
关于Baltimore事件的详细报道和最终结局,可阅读蒋敏强的博文《科学史上著名公案——巴尔的摩事件》,网址为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310&do=blog&id=217082。
Jan Hendrik Schoen
2002年10月,当得知贝尔实验室的一些开创性电子研究是基于虚假数据,全球物理学界感到异常震惊。一家独立的调查委员会发现,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员Jan Hendrik Schoen在1998-2001年之间至少16次伪造或篡改数据。随后,Schoen被贝尔实验室解雇。
据《New Scientist》报道,Schoen的具有争议的发现中有13篇论文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存在问题的实验主要涵盖超导、分子晶体和分子电子学方面。根据www.physicsweb.org,Schoen极其高产,每8天就能完成1篇论文,总共合作者有20位。不过,贝尔实验室证实其合作者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据委员会报道,Schoen的学术不端行为完全是有意的或不顾一切的,从没有考虑过其共同作者。
基于委员会的报道,美国物理学会(APS)特此修改了其会员职业指南,具体添加的内容为“While not all coauthors may be familiar with all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presented in their paper, all collaborations should have in place an appropriate process for reviewing and ensuring the accuracy and validity of the reported results, and all coauthors should be aware of this process.”
Eric T. Poehlman
2005年3月,美国的科研诚信办公室(the 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发现佛蒙特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Vermont College of Medicine)医学系前教授Eric T. Poehlman博士,因在提交计划、执行和报告研究结果过程中有虚报和欺骗行为而涉及学术不端。Poehlman在一份NIH申请书中造假,据称原始数据是通过纵向的年龄研究而获得。Poehlman在进行纵向年龄研究中篡改了测量值,修改了某些特异数据。随后的调查发现,Poehlman多年来在国际会议和出版物中报道虚假数据,他反复的篡改和伪造数据来证实他的假说,并在NIH申请书中出示不存在的纵向研究结果和无关的出版成果。
最终,Poehlman博士自愿同意将其从公共卫生服务(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顾问咨询和与美国政府签约的咨询机构中永久除名。2006年6月28日,Eric Poehlman被宣判入狱366天。
来源:http://grants1.nih.gov/grants/guide/notice-files/NOT-OD-05-040.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