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研究院边上就是一片棉田:
阿拉巴马是美国著名的棉花产地,这里的盐碱地就是种棉花产量高,也是为什么美国南方当年拥有那么多的黑奴:
能把摘棉花棉花的工作变成机械化是多少人的梦想?这里面有很多工程师多年的努力,许许多多的专利:
经过多少失败,机械化摘棉花已经成为现实:
对比之下,我们还在美化手工采茶:
我以前写过一篇博文讨论“为何不见原创国产科研仪器”,提到三个原因:(1)缺乏对原创实验方法的探求;(2)缺乏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沟通和组成合适的团队机遇;(3)缺乏奖励机制。前两天也写了一篇“中国厨师讲技能,西方厨房爱技术”,讲的是技能和技术的区别。
这里,我想讨论一些其它有觉得原创仪器研发成功与否的因素:
(1)包容缺点。
(2)以人为本。
看看机械化摘棉花的那张照片,你会发现什么?很明显的两个现象:
(1)棉花没有摘干净,有许多枝头还有棉花;
(2)棉田上没有人,就是一个驾驶员。
前一个观察说明不能求全,只要去努力,就总能改进。而不求全,容许有限的“浪费”,所换来的就是人力的解放。
这里实际上揭示了原创和山寨的一个根本区别:研发的初始目的是为了省钱?还是为了省人力?
研发原创机器,一开始的时候肯定不是十全十美的,肯定会遗漏很多的“棉花”,碰到这种情形,我们是肯定这个大趋势继续努力?还是急于否定说“行不通!”?
以人为本,不计较一时的“浪费”是否就是人家能研发出机械化摘棉花机的原因?把钱物放在首位,过度心疼漏掉的棉花,急于否认发展方向,是否是我们还没有机械化采茶的原因之一?
凡是高通量的东西,都不免会有相关的漏洞,机械化摘棉花是如此,高通量测序也是如此。所以,能否在研发的早期容忍缺点,不去计较一时的得失,坚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省钱为目的,就是能否研发出真正创新设备的一个关键态度。
机械化,是通过脑力劳动来减少人们的体力劳动。这通常需要我们改变很多旧习惯。比如机械化摘棉花,就需要对土地进行规划平整,对棉花种植的密度进行调整,对棉花的种类进行改良(高低均匀)等综合治理。这需要战胜很多“保守派”的反对,承担很大的政治经济风险。而对承担了这样风险的人是鼓励?奖励?还是风言风语甚至打压?
搞山寨,成功率一定很高,因为别人已经做出了榜样;搞创新,失败率一定不低,因为万事开头难。鼓励创新,就应该包容失败,鼓励那些勇于担风险的开拓者。
相关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