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医学方面的科研和创新,标本是至关重要的(参考博文“
科研创新的机会”),中国因为人口基数大,各种疾病的临床标本也比较好找。按理说这应该是我们在医学科学方面创新的一个优势,可是我们不但没有用好这个优势,反倒搞砸了牌子,让人觉得现在很难在中国搞到高质量的,值得信赖的标本了。
有关标本,现在国内有这样一些异常现象:
(1)临床医生和教学医院把标本当成生财之道,要价非常高。
(2)医生因为也需要论文晋级,开口就用标本换别人论文的第一作者。
(3)医生不经过合理的科普教育和知情同意,没有合法的伦理委员会和正当的规定,背地里取病人标本。
(4)医生把一份标本分成几份买,增加收入。
(5)有假标本。
(6)临床记录不全,配套临床检验数据没有或者张冠李戴。
(7)合理采集的标本不能出境,国际合作非常困难。
和这个乱象比,在美国,我们可以从非盈利机构,科研机构,商业机构等多条途径得到高质量的临床标本。 比如:
CHTN-Cooperative Human Tissue Network (NIH 组织的病人标本库)
Conversant bio (就在我们研究院大楼里面的一个公司)
Allcells (我苏州医学院的校友Jay Tong创办的公司)
ATCC (感染性病原体等)
从这些地方得到的标本,质量高,种类全,法律文献齐全(IRB),临床数据完整,递送速度快,价格合理透明。
美国的病人也非常合作,懂道理。有些病人甚至主动捐献标本做科研用(比如我们R10K项目需要的心脏病病人标本,MS, Parkinson's病等标本)。献血也不在乎量稍微多些,通常问病人要30-50毫升血都没有问题。而在中国,超过5毫升就非常困难了。
标本是科研创新的中心和重心,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创新无从谈起。
那么,中国这个标本大国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状况的?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加以改善?
表面看来,罪魁祸首是钱。其实,更本质的问题是没有把病人的利益考虑进去!也没有尊重病人的起码知情权。还有就是制度问题,管理问题,诚信的问题。
我敢保证,如果某个二线城市(著名大医院已经不可救药了)的三甲医院想提高科研档次,着手先建立起一套合理的,透明的,和国际接轨的标本采集,共享程序,然后敞开大门和国内外科学家合作,肯定能在两年内出很多科研成果的。
还有,标本出境被认为是“遗传资源流失”,严格控制。这也使得许多高质量的国际合作无法通过中国的万里长城。据说是先前一个著名海归拿了很多安徽乡下病人的标本回美国做实验,后来为了防止类似事情发生,一个一刀切的政策就诞生了。
关键的问题是大家都想找近路走,结果把原来很清楚的路都走坏了。
医学科研的最终受益者是病人,我们每个人早晚也都会成为病人的一员,所以把科研做好了我们也迟早都会受益的。可是,我们把病人的利益放在一边,把应该是将来得到的利益提前抢在自己的手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标本的问题,是社会风气的一个反映,也是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只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问题,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钱多了,能买到社会良知吗?能用来买良心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596277.html
上一篇:
严格按预算使用科研基金妨碍创新吗?下一篇:
奥运冠军和诺奖:哪个更公平?哪个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