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mbara 博士这次他携夫人特地访问我们HudsonAlpha研究院,是一个很大的荣幸。刚巧赶上DNA日庆典宴会。
他还做了演讲,讲述了他作为“外行”是如何参与到测序仪,单细胞研究仪器的开发这条路上来的。
他所发明的技术克服了毛细管阵列用激光分析产生衍射的问题,使得全自动DNA测序仪变得更小,更高效,更好用。成为最后完成人类基因组工程的主要工具。
可是成功带来的不都是荣誉,日本甚至有人攻击他说因为他们的技术首先在美国和欧洲使用并市场化,导致了日本丧失了在人类基因组工程方面的领先机会,“败”得很惨。还好,国际媒体在人类基因组工程结束以前报道了他这个“无名英雄”,才使得他在日本得到了应有得赏识。
回顾他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程,(在演讲结尾的时候)他很有感触地说出上面幻灯片里面的一些心得:“困难常常是一个机会,要敢于在最困难的时候往大,往远想,去寻找下一个科研目标。敢想更要敢做,而想的起点就是那些技术的直接受益者。”他还说:“当你认认真真地寻找新出路的时候,机会的大门就会奇迹般的打开的。”
接下来两三天,我和太太陪同他们夫妇在附近几个城市游玩,也有几次畅谈。有关生物技术的发展,他很欣赏HudsonAlpha研究院的模式,认为“日本应该引进这种模式的研究院”。
我们谈到在生物技术方面,日本该如何学美国。我们都认为有下面几点值得注意:
(1)日本年轻人的创业热情还远不如美国,甚至不如中国。优秀的年轻人还是寻求在大公司的就业机会。
(2)创业热情不高的一个原因就是创业者看不见明显的好处。一是缺少成功的经验,没有Google, Facebook这样的原创公司的成功经验,就看不到创业到底能带来什么好处。
(3)创业说需要的资金渠道有限。没有VC, 没有天使,政府也不管。
(4)有许多好的技术“烂”在了学院和大公司的实验室里了。技术如何转化也是一个问题。
美国是一个很务实的国家,在生物技术创新和创业方面也是世界领先。能刨根问底寻找一些落后的原因,看看那些可以适合日本的文化,那些能引进,也是K教授常常思考的问题。
我还问到为什么象索尼这样的公司会花那么多的人力和物力去研发同类细分的产品(同一个品牌下不同型号的机器),为什么不把工程师的创造精神用在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上?
K教授认为,搞同类细分产品,公司的部门经理业绩好度量,因为这些产品的销售业绩是捆绑在一起的,在汇报业绩的时候,部门经理会说有多少个“新产品”上市,销售量多少。可是如果研发一个全新的东西,市场(尤其是初期)就会很差,业绩就受影响了。
当初Steve Jobs初回苹果时,最先做的就是把许多产品果断停掉了,集中经历做iMac。
看来不管是公司还是国家,“惯性”都是一个很难克服的问题,改变很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