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1893世博会:直流电Vs交流电,爱迪生败北 精选

已有 11866 次阅读 2011-10-3 03:14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生物技术, 世博会, 爱迪生, 交流电, 直流电

Travel频道有个新节目,《博物馆里的秘密》,很有意思:


最近一期节目讲到在芝加哥的科学博物馆里面有一个改变人类历史的馆藏:Nikola Tesla研制的交流发电机。

在这以前,爱迪生在纽约率先开辟电的家用照明市场,用的是直流电。直流电的一个致命缺点就是输送距离短。不过借助直流电,爱迪生的GE公司和后来以交流电为主要技术平台的西屋公司在家用照明供电市场上展开了长久的竞争。

交流电可以被输送到很远的距离,但是电压高,比较危险。所以爱迪生针对“不安全”这个弱点展开了公关攻势,甚至研发出了用交流电处死的机器来“泼墨”交流电。

而最后宣布交流电胜出的则是芝加哥世博会的电展。西屋用不到四十万美金的价格,击败爱迪生的一百八十万美金的投标,赢得了展会合同,也赢得了国际市场。

做为一个“技术匠”,Tesla的成绩不比爱迪生差,可是我们很少听到他的名字,因为他的运气的确太差了:从法国来到美国的时候凭他老板的介绍信去给爱迪生打工,研制出直流电提高输送效率的技术后爱迪生食言,没有给他应有的报酬;发明Radio的诺贝尔奖也落入他人之手;后来跟工业巨头JP 摩根的合作也夭折了。。。。

前车之鉴,了解这些有关技术发明,推广的历史,对我们今天的技术开发和市场推广活动家非常有帮助。对我来说,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不管(爱迪生)权威有多大,(直流电)市场有多强势,技术本身的缺陷(传递距离,费用高)都会给竞争对手提供机会。与其拼死“捍卫”自己的技术,不如承认自身的不足,设法祢补不足,或者通过合作来相互完善。

其实,象直流电,交流电之争这样的技术平台竞争在其它行行业业都不断地演义着: VHS vs. Beta, DVD vs Blue Ray, Apple vs PC等等。在分子诊断行业也是如此,我前些天讨论过罗氏对PCR市场的垄断,看上去和当年的直流电一样很强势。客户因为已经有可以使用的东西了,似乎问题就没有了。可是和直流电输送距离短一样,PCR, qPCR技术不能做多重,技术不能全自动化,多重检测技术不能全封闭,等等技术缺陷就成了现有分子诊断平台技术市场推广的障碍。同时,这些缺陷也给我们这样的挑战者提供了与“领先”技术竞争的机会。

如果想参与创新,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善于发现现有技术和服务的实质性缺陷。 不能停留在事情的表面,不能停留在他人如何说,更不能停留在对权威的崇拜上。只有自己去体验,实践,才能找到真正值得去“破旧立新”的东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492775.html

上一篇:美国医生怎样把癌症的诊断讲给病人听?
下一篇:GE出一亿美金征集肿瘤诊断的好主意
收藏 IP: 69.1.36.*| 热度|

8 印大中 孙志伟 吴云鹏 郭桅 姚攀峰 XY christine tun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2 1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