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科研合作强强易,弱弱难。 精选

已有 14028 次阅读 2011-9-15 09:38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生物技术, 科研合作

前些天写了“国内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何其难?”的博文,引起了一些兴趣。

今天,我们请来了斯坦福大学终生教授,现任Emory大学疫苗中心冠名教授,Ed Mocarski博士给我们研究院做讲座,题目是“Cell death pathways in development and host defense as taught by viruses". Ed 也是我们R10K项目科学顾问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几个月前,我们HudsonAlpha研究院的几个研究员还和他们疫苗中心合作申报了一个很大($5百万以上)的NIH课题,“利用综合手段(基因组,免疫组等高通量方法)研究宿主和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个项目正在审理中,估计我们得到资助的机会很大。


今天Ed的讲座主要讲病毒是如何“糊弄”宿主的信号传递系统,让宿主细胞“该死的时候不死”,从而使病毒能成功地繁衍后代。病毒可以通过其表达的不同基因来调控宿主细胞的存活,好死(细胞凋亡,Apoptosis),还是坏死 (Necroptosis):



Ed讲课中展示的许多实验数据都是今年夏天刚刚获得的,而RIP3信号通路则是09年后才“热”起来的,而他已经在这个领域专研了二十多年了。能和他在R10K项目和宿主-病原体关系项目两个方面展开合作,是我们的荣幸。能赢得这个机会,也是因为我们的在免疫组库方面有技术优势。而且我们免疫组库的技术也是09年以后才成熟起来的。


这让我想到我们合作比较容易形成,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

(1)合作双方都是一个领域的佼佼者。都需要1+1>2的双赢合作;

(2)合作双方不是在一个领域。他们是微生物免疫学方面的专家,而我们的专长则是(免疫组库)高通量测序;

(3)合作双方有比较明确,透明,事先商量好的合作模式


相对而言,国内科研合作比较难的一个原因就是合作双方在自己的领域都没有形成不可替代的绝对优势,所以要时刻防范对方“跳槽”和其他更强的团队去合作。这是一个阻碍合作的不稳定因素。

不是强强合作,就可能是强-弱合作,或者是弱-弱合作。强弱合作也常是同领域的大牛“分”一个小课题给地方上的“合作者”这样的合作并不能产生出最佳的科研成果。弱弱合作就更要担心自己的成果被独吞,所以合作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所以,合作的前提是把自己的独家绝活练好,有了一技之长,就有更多,更好的合作机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486532.html

上一篇:使人永生的数码技术
下一篇:科研合作:政府扮什么角色?
收藏 IP: 69.1.36.*| 热度|

26 梁建华 许培扬 赵凤光 谢鑫 赵星 高莉 朱志敏 陈威华 佟冬 黄晓磊 罗晓敏 徐耀 王江艳 杨秀海 吕喆 肖振亚 何红伟 李天成 孟津 胡瑞祥 陈奕涛 crossludo tongtongd wangdang511 dragonsun tun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