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中国虎妈能教出有创新精神的孩子吗?

已有 5727 次阅读 2011-1-27 05:00 |个人分类:教己育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 教育, 中国, 创业

从来没有看到华尔街日报的那篇文章引起这么大的关注,这篇“中国虎妈”的教育方法的文章已经有七千多个评注了!

我很欣赏这个评论,希望大家看看全文。里面有这么一段:

“The problem is twofold. Asian parenting cultivates discipline and persistence, but talent, innovation, and vis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s in separating employees who make $100k a year from entrepreneurs who make $10 million in an IPO. At the same time, key social skills in leadership, teamwork, and communication are neglected. Schmoozing properly at a networking event is out of the question. But even if you have no interest in becoming Steve Jobs or Mark Zuckerberg, creativity and leadership are invaluable in any profession.”


我觉得,“虎妈”的教育方法更适合把一个中等水平的孩子教导成中上水平的孩子,可是好学生并不等于有创新精神。这样的教育可能保证孩子今后有一个中产阶级以上的收入(医生,律师,会计师,工程师)。可是这种方法很难培养出创新和创业者来。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一般中国母亲衡量孩子的都是一些“外在”的标准(如考试成绩),而创新和创业所需要的发自内心的动力和激情。“虎妈”管教的理由是“父母才真正知道孩子的潜力。而潜力没有外力推动是发挥不出来的。”的确,经常听到孩子感谢父母当初能督促他们努力学习,不然不会有今天的成功。可是真得是那样吗?


其实这里面包涵着两个问题:(1)不督促,孩子是否能成功?(2)督促,是否会扼杀孩子的创新精神?

聪明的孩子,即使父母不督促也差不到哪去;相反,逼聪明的孩子去做枯燥的作业,去挣那九十五分以上的五分,很可能就会扼杀了他(她)的创新精神。


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总是拿我和其它“乖孩子”比,说“隔壁谁谁谁整天做作业,考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言下之意就是我不够用功。可是我父亲就很少过问我的学习成绩,直到我上了大学,他才每个月几封长信指导我学习方法。


中国虎妈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来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她不愿意承担风险:


督促孩子学习,能在几个星期得到结果。一个“A”的成绩单就是一个衡量努力是否值得的一个直接答案。而培养一个创新型人才,可能需要等20年才有分晓。虎妈能等20年吗?能甘心孩子可能的“失败”吗?把孩子培养成医生,律师等高收入职业者是很稳的,几乎没有什么风险的事。而创业者所要承担的风险是极大的,是一般的虎妈所不愿意看到的。


培养一个医生和律师这样上等职业人才所需要的就是能圆满地回答各种问题;而创新者需要不断地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当孩子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方面时,渐渐地,他就会失去提问题的能力了。


讲别人的孩子都好说,可是轮到自己身上时就难了。我敢不敢拿自己的孩子去“做实验”,不去管教他,督促他,看他是否能成为创业人才?


还是中庸之道的好,也要管,也要督促,可是不能过渡。其实,管得越多,说得越多,小孩越烦。在管教孩子以前,不妨想想我们自己象他们那么大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如果督促是拔苗助长的话,我情愿听其自然。


我从我父亲那里学到:创新不是不可能的事,不是只有他人才能办到的事;我也希望我的儿女能从我这里学到:创业不是不着边际的事,是可以经过努力而达到目的的。


中国的虎妈们在教出成千上万优秀工作者的同时,扼杀了多少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人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408207.html

上一篇:比较荧光实时PCR和arm-PCR的定量能力
下一篇:多重PCR引物设计的免费软件:iCubate2.0
收藏 IP: 69.1.36.*| 热度|

10 刘进平 虞左俊 张玉秀 孔晓飞 武夷山 高莉 刘钢 hangzhou XY lftkf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