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疫苗研发的困惑

已有 5130 次阅读 2010-8-22 07:57 |个人分类:免疫组库新领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为什么有的疫苗效果非常好,有的不明显?

为什么有些病原体感染以后我们就有永久免疫(甲肝)?有的病原体则会反复感染(流感)?

为什么机体对一些感染能产生出很多抗体可是并没有保护作用?而另一些感染可能没有抗体产生反到有保护性?

为什么同一种病原体可能会有不同年龄段的易感人群?老人和儿童的免疫系统的主要差别在那里?

要想更好地回答并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更加细致地了解免疫系统,它实在有太多的秘密,太多的未知。

现在我们有了免疫组库方面的强大工具,是否就能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了呢?应该如何去做?假说是什么?还是遵循“组”学的常规:假说在数据里,先做实验,再提假说。

如何使用免疫组库技术来帮助评估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建立起来一整套的评估标准以前还有那些基础工作要去做?

现在疫苗研发的问题除了科学性以外,还有很大的商业因素影响:

很多情况下减毒活疫苗的免疫保护能力是最好的,可是因为怕病毒发生逆转突变从新获得毒性,FDA对这类疫苗的准入审评的就非常严。相反,重组蛋白类的疫苗保护性不够强,但是因为安全性好,市场准入反而容易些。

防护好的疫苗安全性难保证;而安全性好的保护性难达标。

出路可能就是研发出有减毒活疫苗那样的保护性的重组蛋白疫苗。而能够那样做的前提就是我们已经清楚了为什么减毒活疫苗工作?

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减毒活疫苗的“感染”更象是一个真的感染,因此能激活人体更“准确”的免疫反应。那,什么才是更“准确”的免疫反应?是抗体的量?抗体的种类(IgA, IgG)? 抗体分泌的部位?还是T细胞的参与?参与的时间和程度?参与的部位?

许多科学家怀疑皮下注射给疫苗的途径可能更多地刺激IgG的产生,而对抗呼吸道,消化道病原体最需要的可能是IgA。因此许多疫苗的保护性比较差。

也许,我们要知道怎样才能把“正确”的抗体(IgG, IgA, or IgM)送到正确的地点(呼吸道,消化道),还要有正确的量和最佳的时间。

和许多我们还不确定的医学学科一样,在我们还不知道内情的时候,科学家们常常用统计学来“祢布”我们的知识缺陷:用统计学分析有限的临床实验来给疫苗准入提供证据。这也是我“恨”统计的一个原因,统计学经常给我们一种假的安全感,让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对一个问题有了答案,可以放心地往前走了。

凡是统计学认为对的,都应该在心理画个问号。这样我们才不会满足,才有创新的机会和目标。这当然不是绝对的,不过这是我思考问题的一个常用的方法。

提出这些问题,整天想这些问题,目的是给分析手中的数据提供“视角”。带着问题去分析数据,才能有假说,才能看到想看到的东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355208.html

上一篇:人体的免疫记忆功能是否有极限?
下一篇:超级细菌:天灾还是人祸?
收藏 IP: .*| 热度|

4 武夷山 曹聪 孔晓飞 许培扬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