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Bill Gates可以退学,唐骏难道非博士不可?

已有 7768 次阅读 2010-7-10 10:57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在一片打假声中,大家似乎忽视了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挨踢”行业,为什么美国的Bill Gates, Steve Jobs这样的大牛可以退学创业而成为英雄;而中国的唐骏这样的打工黄帝读了那么多书还是“挨踢”?

对许多创业者来说,博士是多余的,浪费了的。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有25%是跟学位所学的东西有关就已经不错了。拿那个博士多半是给别人看的,这个“别人”在中国就更佳突出。因为只有有了博士证书在中国的许多场合才有竞争的“入场卷”,没有博士,“混”进了场,还赢了一场,那还了得?!再加上赢了以后还出书宣传,就更不应该了!

在我看,唐骏的书已经读得够多了,他的能力也有他的业绩证明了,他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已经是个佼佼者了。我们在批评别人以前不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想:象唐骏那样留学日本,美国,又杀回中国轰轰烈烈干了一场的人能是庸才吗?他在日本,美国的留学经历来的容易吗?

一个退学创业的微软老板,可能本来就对学位看得很低,凭能力把他雇用了的。当初来中国掌舵微软不能说没有经过激烈的内部竞争和挑选。这是唐骏的人生机会,他抓住了,也成功了。他的经验的确是可以复制的,也有值得我们学的地方。

所以,如果唐骏的“学位门”问题的确是因为出书的时候没有和编辑沟通好,我到觉得穷追猛打学位的问题就有些过头了。因为他的成绩不是靠博士文凭得到的,相反,如果在出书的时候干脆把博士的帽子去掉,可能就更值得大家“复制”了,也更容易被大家“复制”了。

我们评价一个人一生的成绩和贡献,到底是看他的业绩还是他的学历?对那些设法拿到竞争擂台赛入场卷,又经过激烈竞争而取胜的人该如何看待?他们是平民百姓的榜样还是值得批判的对象?他们拿到的入场卷的“手段”到底有多恶劣?是被逼出来的吗?被谁逼的?如果你知道有这样的“捷径”,你去走吗?

通过一些“技巧”先入场比赛而胜出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弱者,虽然入场卷的获得可能有疑问,可是比赛本身还是公平的。

大家可能都看过美国一部叫 "working girl" 的电影,讲一个非常聪明的秘书,通过一些“技巧”得到了人生大舞台的入场券,结果事业爱情都获得了成功。里面的女主人公Tess McGill 有这样的经典台词:“You can bend the rules plenty once you get to the top, but not while you're trying to get there. And if you're someone like me, you can't get there without bending the rules."

许多人“恨”唐骏,是因为他可能使用了“技巧”拿到了人生舞台得“入场卷”。可是,我们不能忽视他入场以后的表现。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能“混”得那么好吗?

这么多人打破头去争取各种各样的,貌似公平的“入场卷”,值得吗?唐骏如果有错,就错在他还去拿(或买)那个博士,可是,这真的是他的错吗?还是我们的人材选拔过程中太注意那个博士的虚名了?如果能象Bill Gates 那样潇洒地退学还能创业成功,唐骏和他那样的能人还有必要去搞个博士的名声吗?

为什么在美国,象 Bill Gates, Steve Jobs 这样连本科都没念完就去创业的人,成功了可以成文大家的榜样;而在中国,我们竟容不下一个靠打拼成功的“打工黄帝”,就因为他(可能)"bended some rules get there?"

有人可能会说:“那你是否鼓励大家都去作弊?”

答:不,我鼓励大家都去竞争,并佩服在人生舞台上通过竞争胜出的成功者。"Bending some rules while getting to the top" 是有情可原的,因为他顶多破坏了比赛报名的程序,并没有破坏比赛本身的规矩,更何况报名过程违规很可能是规矩本身的合理性有待质疑。



唐骏“学历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342737.html

上一篇:大药厂的“危”就是生物技术公司的“机”
下一篇:另眼看唐骏事件
收藏 IP: .*| 热度|

7 曹聪 黄富强 孔晓飞 齐霁 李毅伟 tuner Alex232

发表评论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