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08年六月写的,登在21世纪经济导报的《大声》专栏。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科学家参与创业和创新。)
曾经有人说,如果比尔.盖茨不是在美国创办微软公司而是在英国起步的话,那他很可能早就失败了。现任英国首相布朗上任不久就决定拜师美国学习创业型资本主义,并派遣了16名留学生到美国专门学习创业。
是什么使得美国成为创业创新的乐园?是什么能让美国经济以每年3%的平均速度增长了近一百年?作者通过他在美国成功创业的经历谈他对“好资本主义”的零距离感受。
美国具有较好的高科技创业环境
最近,我读了由三位著名经济学家(William J. Baumol, Robert E. Litan, 和 Carl J. Schramm )合写的一本《好资本主义,坏资本主义》的书。他们认为如果把市场经济和私有制作为资本主义的基本定义的话,那么资本主义还可以被更细地分成国家导向型资本主义,寡头资本主义,大公司型资本主义,和创业型资本主义等四类。
所谓国家导向型(State-guided)资本主义是指那些由国家通过所控制的银行来决定那个行业得到投资,这种资本主义通常更注重出口的经济形式。许多亚洲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及一定程度上的日本等都可以算是这个类型。所谓寡头(Oligarchic) 资本主义是在拉丁美洲和阿拉伯国家比较流行的一种经济形式,其特点是权利和财富控制在极少数人的手中。大公司型(Big-firm)资本主义是指大的私人企业主导经济命脉,比如西欧大多数国家,及美国早期。最后是创业型(Entrepreneurial)资本主义,以小的,创新型公司为主体。创业型资本主义在美国,以色列,爱尔兰等比较成功。
作者们认为最佳的资本主义是大公司资本主义和创业型资本主义的混合体,因为这种资本主义最能体现市场经济的优势,最能激励创新,且能最有效地创造社会价值。单纯的大公司型资本主义在好的时候会以巨额资金支持新产品的研发,但坏的时候则顽固自封,丧失创新精神,并抗拒变革。
《好资本主义,坏资本主义》一书中描述了美国这个创业者乐园的几个必备的条件:(1)成立公司容易。(2)集资容易。(3)有基本社会保障。(4)对创业成功者有高回报率。下面就通过我在美国创业的案例谈谈我对这些创业基本条件的亲身体验。
成立公司容易
我1995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成立Genaco公司时和我的律师谈了一个小时,花了$1500美金。所有事情都由律师搞定。在美国成立公司没有注册资本的要求。和律师讨论主要内容是成立什么样的公司更符合我们要做的事情。不同规模的公司报税方式不同,集资规模和灵活性不同,管理和经营模式不同。如果你对这些感兴趣可以参考下面的连接。
如果认为$1500美金还贵,现在你还可以在网上注册成立公司,花$50-$100元就可以(Google 用关键词“online incorporation”)所有手续都可以办成。我选择用当地律师是因为我的投资者都是当地的,这样可信度更高。
世界银行每年对世界上近两百个国家做“经营难易度”的排行。排行的参考指标有许多项,包括成立公司的难易程度,拿到营业执照的难易程度,雇员工的难易度,对投资者的保护程度,进行跨境贸易的难易度,甚至关闭公司的难易度等。按照这个排行,新加坡全球第一,美国第三,香港第四,中国排在第八十三位。
我当初创业时根本没有为如何成立公司多花一点精力,最容易的就是成立公司了。
集资渠道多样化
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我八十年代中到美国留学时身上仅有父母借来的一百元美金。没有回程路费,没有退路。第一次听说可以办公司是我的指导教授半开玩笑的一句话:“你可以成立一个公司啦。”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办公司,更不知道怎么办。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我所住的伯明翰市和我的出生地鞍山市是姐妹友好城市。于是我就给市长办公室打电话自我介绍说:“我是鞍山人,是否需要帮忙?” 他们非常欢迎,我就成了姐妹友好城市委员会的委员,协助双方互访的翻译等工作。在一次回国的路上,我和伯明翰地产开发商,对中国非常熟悉,友好的斯坦利. 爱德瑞奇先生坐在一起,谈起成立公司的事。我说我父亲是中国优生协会的创办人之一,他发明了取胎儿绒毛做产前诊断的方法,并努力了十几年想在中国推广产前诊断项目。父亲94年到美国看我时心脏病去世了,我想把他没有完成的事业进行下去。这也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商机。但我没有经验,没有资金。斯坦利当下就表示说可以帮我找到投资,但我需要写一个商业计划书。
对一个学医学遗传学的博士来说,写商业计划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好在有现成的软件,象填充题一样,把公司的经营项目,技术,市场,所需资金,未来发展等填到文献里面就成了一份很象样的商业计划书了。不过现在看来,那第一份商业计划书有太多的漏洞了。可就凭这个计划书,斯坦利在他家里开了一个晚会,请了十几个有钱的朋友来,每人出一些,我就得到了五十万美金的投资。公司当时除了决心(和那份商业计划书)以外,什么都没有:没有设备,没有产品,没有专利,没有人。但是我的天使投资者们还是给公司一个很高的估价,集五十万美金我给出去不到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十年的公司发展过程中又有过三四次集资,每次都不超过五十万美金,加上我从美国政府NIH(联邦卫生总署)申请到的针对小企业的科研经费,总共集资三百万美金左右。钱总是不多,但需要时总是能找到。
我公司的成长是靠天使投资。这投资者真的和天使一样:他们不对管理和经营做任何不必要的指手画脚,平时站得远远的,需要时挺身而出。和许多大的风险投资不一样:风险投资一般需要公司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他们才肯进来。而且是“乐于锦上添花,绝不雪里送炭”。
我的故事证明了一件事:在美国创业可以没有家庭背景,没有政府关系,没有钱,没有经验;但是要有能力去把握机遇,要有恒心把梦做到底。
B计划的重要性
是否要创业的问题实际上有两个问法:“为什么创业?” 和“为什么不创业?” 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你的创业的动机;对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则是对创业风险的一个评估。如果创业回报高又没有什么风险,那当然就有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创业者的行列。
我当初能下决心创业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我不认为我承担了什么巨大的风险:(1)成立公司的原始投资不是我自己的。集资的法律文献里对投资风险讲得很清楚,一旦公司破产,解散公司后我还能东山再起。(2)如果公司办不成功,凭我的学历和经历(尤其是临床分子医学遗传学专科医生执照)找到另外一份工作并不难。我创业初期人还在大学任助理教授和临床分子医学遗传学实验室主任,按学校的规定,教师有20%的时间可以做兼职工作。我就是利用那20%的时间开始运作公司的。这样,即使在完成集资以前,我也没有因为创业承担什么额外的经济负担。为了回报学校的慷慨,我成立公司时还想给学校一些股份,但是学校认为我公司没有用到我在学校职位内的技术,因此连股份都没要。
现在看来,创业的唯一风险就是要说服我太太。我当时没有做应有的说服工作,但是她还是全力支持了我十年多的创业冒险。这中间有无数次公司濒临倒闭。虽说“ 风险”不大,但是在各种不定因素下生活十年,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的。为此,我深深感激我太太对我的理解和信任。也希望所有的创业者能有我一样的好运,找到一个能一起创业的伙伴。
对我来讲,为什么创业本来就不是问题:因为创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才能让我觉得父亲还在身边,才能充实我每天的生活。那如果“为什么不创业?” 也不成问题的话,就没有什么理由不创业了。创业对有些人讲是一种选择,对另一些人讲则可能是别无选择。我的运气好,最佳选择正巧是我想要选的。
创业就好比在杂技团里表演的走钢丝,虽然有安全网接着,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并能够走到对岸。但是如果没有安全网,还有多少人愿意走钢丝呢?美国的创业环境好是因为它给创业者编织了一个安全网,一旦创业不成功还有机会,至少不会没有饭碗。
高回报的甜蜜
创业有风险,但是创业者还是前仆后继,投资者仍然冒投八个公司一个可能成功的风险积极投入,为的是什么?除了精神上的满足以外,对财富的追求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创业成功而致富的几率毕竟比中彩票的几率大些。
我个人感觉,创业成功得来的财富和其它方式得到的“横财”有很大的区别。创业的回报很甜蜜,很安全,很充实。只要把该交的税都交了,拿钱和花钱就心安理得。
高回报的甜蜜实际也有相对的两个层面:一是成功之前的收入低;二是成功之后的回报高。在新加坡和香港一些大学里的教授通常不愿意出来创业,因为他们的工资水平已经非常高了,创业太苦,太累,相对风险太大。创业者是一群半饥半饱的狼,吃得太饱太好,就没有创业得原动力了。另一方面,创业成功而得到得不是很高得回报也能挫伤创业的积极性。比如日本,一般员工和管理层所得的工资差别不大(和美国相比)因此成功的吸引力还是不够大。
我们国家最近通过的物权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让创业者得到甜蜜的回报以后能心里踏实,有保障,创业群体才会越来越大,创新型的经济才有后劲。
善于发现需求者创新,敢于承担风险者创业
我年初回国在分别在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和北大做了有关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的演讲(参见有关博客)。我希望通过解剖我的创业经历,尤其是那些险些失败的教训,让同学们知道创新和创业的路应该如何走。
我的感受是,创新的捷径就是发现问题:被该问题困扰的人越多,说明未来的市场就越大;问题越难解决,解决的越巧妙,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也就越大。我们学生物和医学的有太多创新的机会了,因为有太多的病我们还没有很好的诊断和治疗。对创新者来说,每天有让人头痛的问题去思考,是一种幸福。
创业成功的秘诀是找到“最佳风险”。所有创业者都要承担这样或那样的风险,关键问题是那些风险你能够承受?那些风险社会能替你承受?为什么去承受那个风险?一旦风险成为现实怎么办?
创新和创业都有很强的感召力,它们象传染病一样,一旦得上就不可救药,而且还要传给其他人。我写这篇小文的目的就是借《大声》一块宝地打一个喷嚏,让更多的人感染上创新和创业这个“病”。
参考连接:
鼓励创业的Kauffman 基金会
Carl J. Schramm 在斯坦福的演讲
全球办企业难易度排行
在美国成立不同类型公司的利弊比较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韩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052-248324.html
上一篇:
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人 下一篇:
医生“无能”,病人“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