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润色专家|理文编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nbianji 英语母语专家助您成功发表

博文

手把手教你写论文 | 如何使用“比较” 精选

已有 6601 次阅读 2016-7-11 20:48 |个人分类:理文编辑|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比较, comparison, 手把手教你写论文

如何正确使用“比较”(Comparisons)

在一篇论文的“结果”部分常常需要进行“比较”,而“在同类事物中”(like with like)作比较尤为重要。对于母语为非英语的作者来说,最常见的一个错误是忽视了这一简单规则,导致读者往往很难搞清到底是什么跟什么在作比较。在最好的情况下,作者语言生硬,但至少能说明比较对象;而在最差的情况下,作者所阐述的内容根本风马牛不相及。


举例来说,“Expression levels of p53 in smokers were compared with non-smokers”是不对的,应改成“Expression levels of p53 in smoker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non-smokers”。
在进行比较时,另一常见错误是在使用关系词语(如higher、greater、more)时未提及参照对象。如,“transgenic mice showed higher levels of cortisol”,在这个句子中,作者并未说明这些“levels”是高于何物;因此,我们必须加上“than从句”,如“than control mice”。
读者有时当然会想当然地假定是与对照组在做比较,但在某些情况下读者有可能得出其他推论,因此,要做到准确地撰写科研论文,一定要消除所有“假定”。由于结果的比较对于结果的解读乃至其意义的判定来说至关重要,作者一定要准确地告知读者确切的比较对象。
最后,“between”一词用于两个事物的比较,“among”则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事物的比较。

- “The levels of ubiquitinated proteins were higher in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 subjects” (“than从句”提供了“higher”一词的参照组)

- “The levels of ubiquitinated proteins in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subjects” (在第一个例子中,患者组和对照组均位于比较词的同侧,即,它们均在“higher”之后被提及;而在这个例子中,患者组和对照组出现在比较词的异侧,因此,需要在对同类事物进行比较时加上“than those”)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s of ubiquitinated proteins between patients and controls” (这是两组之间的比较,故用“between”)
-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ubiquitinated proteins among AD patients, PD patients and controls” (这里比较的对象超过了3组患者,故用“among”;请注意这里“differences”采用了复数形式,因为当3组或3组以上进行比较时,差异的类型可能不只一种)


本文作者Dr. Daniel McGowan曾任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副编辑,负责约稿,管理和撰写期刊内容。于2006年加入理文编辑(Edanz Group)并从2008年起担任学术总监。Dr. Daniel McGowan有超过十年的博士后和研究生阶段实验室研究经验,主要致力于神经退化疾病、分子及细胞生物学、蛋白质生物化学、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

留下好友的邮箱,点击提交,您和好友分别得到50元优惠券!分享越多,您和好友得到的优惠就越多!
活动截止到6月30日,期间统一发放优惠券到邮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8924-990010.html

上一篇:手把手教你写论文 | Respectively
下一篇:奥巴马发了一篇影响因子37.684的论文
收藏 IP: 23.88.247.*| 热度|

5 黄永义 强涛 王文杰 qzw wqhwqh33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