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社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nlion - 太空医学与天体生物学

博文

中西文化差异的心理因素

已有 2672 次阅读 2014-12-11 08:13 |个人分类:201415|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科学, 人文, 西方, 东方

文化部分的思考,基本到此一个段落。每个人批判文化,而每个人的社会行为又成为文化的部分。

1)西方社区的教堂、图书馆、社区学校和法院、警署等,使得居住区具有功能的完整和人际交往的沟通。在中国的住宅小区主要以围墙、保安和安全窗等封闭方式,以及空气、水沟等实质卫生公共意识薄弱,而过多关注表面的喧哗、时尚,导致人际心理关系的紧张和彼此防范的不信任,从而在心理上形成不安全感和难以形成合作等。

2)社会管理政策上,日本以减免税收的方式激励创新,以及资助创办国际前沿科学的学会或会议,美国通过私人投资建立研究机构、大学获得参与学术研究的同等机会,英国建立的知识产权等制度和管理体制,都需要在政策、机制上深入考察与借鉴。

3)人类是同一个物种,存在人的共性,而又因地理、历史和社会等环境因素形成不同形态和内容的文化,西方社会经常考究个体是什么,强调个性和差异,内在精神是名辩论,也往往导致了华人回国的寻根行为。2007年参加春晖计划,就自己走过和探寻了山东、江苏、安徽和江西等古代迁徙的路径。

4)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差异,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与生活、成长和工作的环境烙印,在海外华人的会议和交流,可以非常明显感觉大陆、港台和华裔的文化差异,也能明显感觉大陆不同年代出国人员的心理、行为和文化差异,文化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5)至今在科学和学术上比较成功的华人,基本属于清末1776年派遣留学、民国和新中国初期的留学人员,而到1978年重启国门存在明显的人才断层,而且,存在小学时代教育的缺憾或不足,以及大学时代师资的断层,是因为60年代导致人才的损失。

6)体制和政策上必须调整国内外培养和不同层次回归人才,和睦相处与形成良好合作,以及留学回国的良性循环。中国早期留学回国人才的中国古代无科学论和废除中医等观点,导致了延续至今的反复循环辩论中西文化与科学,消耗大量精力而踟蹰不前,而又留给这代和下代人,必须在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考察与求证解决。

结论:中国社会,须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断层缝合起来,这个断层就是欧洲近现代文化的建立与发展过程,才能大踏步走向现代发达社会。

-(文化史与科学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6952-850111.html

上一篇:中西文明史探秘
下一篇:文明进化与信息量
收藏 IP: 223.68.16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