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许多同事、朋友在忙于课题、基金和论文的同时,实际是很茫然的,对国内基础研究状况痛心疾首,自己所做的科研和国家与社会所期待的科技创新与进步,表面上看尤其是局外人看来好像是正相关的--论文越多档次越高则我们的创新能力就越强,技术进步就越有后劲,但实际上在对科学技术有深入认识尤其是关心国家科技进步的局内人看来,我国目前的基础科研状况十分堪忧--从整体上考察基础研究几大环节,不难发现我们“两头在外”--科学研究所需要的手段即科学仪器尤其是高精尖科研装备和高品质试剂等等,几乎全部国外进口,科研经费很大一部分用于从欧美日等国家购买仪器装备,然后研究结果经过整理成文又投到这些国家的“知名国际刊物”发表,并以此为荣且形成了相应的评价体系。纵观这个过程,“两头在外”--“仪器买进来,文章发出去”,实际上与我国的科技创新与进步是负相关的,是没有希望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发表论文越多档次越高也只不过是一种“殖民科研”,表面看似乎增能强我国的创新能力,但从本质和深层次看,反而断送了我国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科学仪器研制与装备能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硬体和软体科技实力,如果不致力于自行研制装备关键科研仪器,而是依赖于从发达国家购买,我们就永远不能获得这种能力。一方面购买这些高精尖仪器用去我们很大一部分科研经费,对国内仪器研制与装备釜底抽薪,一方面这部分经费变成了发达国家相关仪器公司的利润并使得他们更有条件与财力进行升级与研发,对我国仪器研发与装备形成垄断与压制状态,最终让我们相关产业削弱与死亡,把我国锁定在科技链条的最低端,断送了我们科技创新的根本。
科学论文的发表与出版,不仅涉及到版权等知识产权,更重要的是关系科技成果传播垄断权。目前我们大部分的可以说是最好的科研结果几乎都发表到欧美“国际著名期刊”上,这无异于我们把果实放到别人的篮子里。现在世界远未大同,知识产权与贸易禁运等大棒年年飞舞,我们总是受害者,可悲的是,在我国最近二十年来形成的莫名其妙的并不反映国家利益的科研评价体系之下,我们把基础科研成果放到别人的篮子里,并以此相高,让人无法理解!
这种“两头在外”的基础科研状况,在广大科研人员的忙碌操劳之下,国家和社会最终得到什么?国家振兴与科技创新岂非缘木求鱼?我们需要怎样的改变?需要改变什么?抛砖引玉望大家关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