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博我所感受到的德国科研环境,就我所在研究组而言...
关于创新:他们并不追求绝对的创新,他们认为只要我比别人做的好,比别人理解的更深,就是创新,哪怕是老课题。他们会在一个方向上一直钻研下去,把细枝末节搞清楚,也许并不能发文章。他们不管问题大小,哪怕是细枝末节,也是关系到似乎“存亡”的问题,这点让我有时感觉不可理喻。我想这或许能解释“德国质量”。他们的项目申请书确实是个“故事”,不是一个“神话”,要做什么清清楚楚。
关于学生:我所在的组,有些学生从本科开始在老板下面做本科毕业论文,然后硕士继续在老板下面做论文,然后博士继续在老板下面读。本科和硕士老板是不付工资,属于白给老板干活然后毕业。所以可以发现这些学生在老板下面呆了7,8,甚至10年的大有人在。然后这些人从一开始就只做一个课题,8,9年下来,在这个领域算是精通了,无论是制作,设计,还是测量,他们有不少人还能从头到尾做仪器,比如现在的一台氧化炉就是办公室同事在硕士期间设计并搭建的,非常好用。所以这种浸泡这么久的博士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关于老板:老板是德国院士,在此领域内按照引用次数和H因子来算属于绝对大牛,但事无巨细都过问,修改文章这种事情自然必不可少,所有发表的文章他都要过目,哪怕是会议张贴报告,他都要修改提意见。会议报告都要组织演练试讲,他要现场观摩修改提意见。夸张的是,1500多篇的发表记录,还不清楚他哪有这么多时间时间做到每篇必看。不过他晚上10几点都回邮件,周末也回邮件。时间节点观很强,掐表计算时间。
关于设备:仪器设备很全,该做的都能做。别的老板的学生也能在实验室做实验,可能要经过要许可。合作氛围还是很浓。
关于合作:这点可能是老板的绝对强项,能和很多人保持长久而且良好的合作。这可能也是他文章多的一个原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