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th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the

博文

今日妄言道德经(二十二)争

已有 1504 次阅读 2020-1-2 16:39 |个人分类:哲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今日妄言道德经(二十二


 王谢

 


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

何为委屈、迁就、忍让。      

何为全,保全。

何为不公的。《淮南子 時則訓》指出“人之不直者亦謂之枉

何为公正合理

何为,地势凹陷,比四周低下的地方。参见《今日妄言道德经(相》,相之无相,下也。

何为高出四周的部分。参见《今日妄言道德经(相》,相之有相,高也。

何为总结、概括。

何为新,创新。

 

本句解释:古人们常说:“一般情况下,有人忍让才能保全大局(委曲求全)。少数人得不到公的对待才能让多数人得到公对待。有低洼的存在才能有灌满水的可能。只有学习、总结和归纳才能够创造和创新。

 

 

 

 

 

 

 

 

② 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何为少,(知识)数量少。

何为得,自得也,自己感到舒适,有自大的意思在里面。

何为多,(知识)数量大。

何为惑,迷惑,心疑不定,不明白对还是不对。

何为抱,何为抱,心怀,内藏也。

何为一,唯一的目标,求道也,即探索、发现、解释天地之间(自然界)的这些道理(或规律、秩序、法则)。

何为天下,天地之间的人世间,人类社会

何为式,法也。

 

本句解释:知识越少的人,他们通常都比较自以为是。知识越多的人,他们通常都思虑的更多。所以,圣人们心中不能有太多的杂念,所思所想都应该只是为探索、发现、解释天地之间(自然界)的这些道理(或规律、秩序、法则),并以此为人类社会的管理制定符合客观规律的法令。

 

 

 

 

 

 

 

 

 

 

③ 不自见,故明;

何为见,“现”,出现,显露。

何为明,明显。

 

本句解释:不自我表现,才是最大的表现。

 

 

 

 

 

 

 

 

④ 不自是,故彰;

何为是,对的,正确的肯定

何为彰,明也,明显。

 

本句解释:不自我肯定,才是最大的肯定。

 

 

 

 

 

 

 

 

 

 

⑤ 不自伐,故有功;

何为伐,讨伐,进攻。

何为有功,有功劳。

 

本句解释:不自我否定,才会有功劳。

 

 

 

 

 

 

 

 

 

 

⑥ 不自矜,故长。

何为自尊,自大,自夸

何为长,长久。

 

本句解释:不妄自尊大,才会长久。

 

 

 

 

 

 

 

 

 

 

⑦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何为唯,同惟,思考。

何为不,没有也。

何为争,争斗之事。

何为故,故而需要。

 

本句解释:要想实现天下没有争斗,故而需要做到天下无敌。

 

(这句话,我想了很久,如果理解为“你不争,天下就没有人在和你争”,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从第一章读到这里,老子一直在宣扬的找到客观事物运行的规律,是辩证的,唯物的。如果按照唯心的这种解释,肯定是偏颇的。所以最终,我选择去相信这就话的本意是“天下无敌时便是不争时”。而且,只有这样解释,才能和后面的意思,做到完美匹配,而不相互矛盾)。

 

 

 

 

 

 

 

 

 

 

⑧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何为古之所谓古人所说的。

何为曲则全委曲求全。

何为岂不就是。

何为虚言,不切实际的言辞,骗人的。

 

 

本句解释:所以呀,古人说的那些“委曲求全”的观点都是在骗人的。

 

 

 

 

 

 

 

 

⑨ 诚全而归之。

何为诚,实在的,真心地。

何为全,保全。

何为归,回归。

何为之,代指上面所说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本句解释:真正的想要保全自身,就必须回到上面我所说的那些方法——通过“不自我表现才是最大的表现”、“不自我肯定才是最大的肯定”、“不自我否定才会有功劳”、“不妄自尊大才会长久”等行为,实现自身的天下无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2290-1212597.html

上一篇:今日妄言道德经(二十一)德与道
下一篇:今日妄言道德经(二十三)希言
收藏 IP: 118.112.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