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th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the

博文

今日妄言道德经(二)相

已有 1334 次阅读 2019-12-25 21:16 |个人分类:哲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今日妄言道德经(二)

 王谢

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

普天之下,人们所了解的的概念,都是在已经定义了的概念的基础上所确定得到的。

 

 

②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同样的,人们所了解的的概念,都是在已经定义了不善的概念的基础上所确定得到的。

 

 

③ 有无之相生也

(无论美与恶,善与不善,根本的都是一个关于“有”和“无”的哲学问题。)是一切的根本,就是用来描绘或形容创造这件事情本身的。(生则有,不生则无。)

 

 

④ 难易之相成也

其次,就是用来描绘或形容创造过程的。(成则易,不成则难。)

 

 

⑤ 长短之相

再次,就是用来描绘或形容创造出的天地万物的物态形状的。(形长为长,形短为短。)

 

 

⑥ 高下之相盈也

再再次,就是用来描绘或形容创造出的天地万物的能力或功用的。(能力强则为高,功用不大则低。)

 

 

⑦ 音声之相和也

再再再次,知音声讨就是用来描绘或形容创造出的天地万物的在世人中的认同度的。(认同度高则视为知音者,认同度不高则视为将要做声讨。)

 

 

⑧ 先后之相

最后,就是用来描绘或形容创造天地万物之处是否有参考和借鉴先例的。(不可随这表示要开历史先河,随表示有历史可以依据。)

 

 

⑨ 恒也。

这些都是亘古不变的6——“生相”、形相随相)。

 


⑩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

(从上面可以看出,6种相的一类表现,他们都是很难部分,我们在此可以称作为有为类的相。相反的,6种相的另外一种表现,我们可称之为无为类的相。)。人们常提到的那些圣人(万物之中具有灵智的生灵(智者或哲人)),他们在做事时,常选择相(或表现的某种态度)不是有为,而是无为

 


⑪ 行不言之教

同理,圣人认为以而教化世人体现了执念(可以理解为现在常说的强迫症),而执念就是一种有为的行为,这在上看是很难成功了,所以,圣人常选择以不言方式来教化世人。故而,只有拥有无为的胸怀,才会容易找到那些真正的可以被传授知识之人。这些真正的可以被传授知识之人应该通过自己的思维,而不是圣人的思维,去思考圣人智慧的易反驳程度短处(形相)、适用范围()、如何反驳是否可以传播其中的精华理念(随相5个相来确定自身思考的道理(或规律、秩序)是有,还是无。有则无为,继先贤之绝学无则有为,开时代之新章“生相”)(无论是无为,还是有为,能达到“生相”者,说是圣人也不为过。)(何为生相——生生不息也。)

 

 

⑫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新的道理(或规律、秩序)的发现和揭示,并不是从今天开始的,整个过程中也都不是为了发现而发现,也不是为揭示而揭示。即使是因无为而有所突破(),成就有为,圣人心中所持有心态也只是无为的心态,不会是有为的相。(何为居——就是一种“有为”的心态。类似佛教术语——着(zhuo)相,即执着于外相、虚相或个体意识而偏离了本质。)

 

 

⑬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正是如此以无为的胸怀,不刻意去追求有为的相,所以才不愿也不会去做那些有为的事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2290-1211481.html

上一篇:今日妄言道德经(一)道与名
下一篇:今日妄言道德经(三)民
收藏 IP: 182.149.163.*| 热度|

1 范振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