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Nature:H7N9禽流感有大规模传播趋势,人传人可能性大增

已有 3056 次阅读 2013-4-18 05:07 |个人分类:传染病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禽流感

H7N9大规模流行,人传染人可能性大增

       从H7N9病毒本身的基因特点,以及目前的病情扩散情况来看,不少国内外专家纷纷指出,H7N9病毒基因已出现变异,演变为人传染人的可能性大增。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3-4/2013416120003626.htm

       目前还没有任何的证据表明H7N9病毒在人和人之间发生了持续传播。但世界卫生组织在上周六证实,中国当局正在对两个可疑的人类病例集群展开调查。尽管他们可能是由同一来源的感染所引起,也可能表明了一种信号:发生了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明确病毒在中国的传播路线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地域辽阔,有60亿家禽、候鸟和其他野生鸟类定居于此,它们有可能会在病毒传播中发挥作用。本周三,Martin将在罗马的世界粮农组织召开一次国际专家会议,帮助为中国和更广泛的地区制定监控指南。

       到目前为止,病毒还被限制在中国东海岸的上海市和周边区域。但专家们担心新的事态发展有可能是疾病传播的起始,有可能看到H7N9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迅速扩散开来,甚至传播至中国以外的地区。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3-4/2013416104325687.htm

Science新闻:科学家合力阻击H7N9禽流感

     中国出现的新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们的注意。现在病毒样本正在运往世界各地的多家研究机构,供研究者们评估其毒力和传播能力,更好的解析病毒分子构造,以便早日开发出诊断工具和相应疫苗。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3-4/2013417110658872.htm

几个问题:

       目前首要的问题在于加强监测,其次要回答这种病毒是否会大规模流行,发展成人传染人的情况,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首先具体病毒变异来源是什么,国内外科学家们都不清楚可能的储存宿主,有可能宿主只在上海地区附近,也有可能H7N9一直在家禽或其他动物体内静静地传播,远超出了所认为的地理区域。

       其次是要明确病毒的传播路线,这一次是首次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其在禽类的分布范围、季节性尚不清楚。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季节分布依赖于禽类携带病毒的季节分布变化情况。因此专家指出参考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特点,预测随着气温的上升,估计H7N9病毒活动将会有所减弱。

       此外,华东及有疫情的地区已采取扑杀感染禽类、关闭活禽市场等针对传染源的措施,其防控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评估。

【疫情】 有限人传人≠有效人传人

  问:什么程度的人传人才会导致大流行,我们目前距大流行的风险还有多远?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主任冯子健:最近常听到两个术语,一个是有限的人传人,一个叫有效的人传人(即持续的人传人)。

  有限的人传人,可以参考H5N1禽流感的例子。国内、国际上曾经发生数起家庭聚集病例,我们怀疑其中有些是有限的人传人。这种人传人是非常偶然发生的,多半和家庭的易感相关,患者往往是亲子关系,有遗传易感性,有血亲关系。在人群中有少数特定人具有某种易感的生理机制,所以他(她)被感染。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多代传染,顶多有二代病人,不会出现三代以及更多病人,而且一般不会出现一个人传染多个二代病例,这就是有限的人传人。

  有限人传人的原因,是这个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决定的,它不具备可以有效结合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的能力。它和人类的流感病毒不一样,人类流感病毒可以非常容易地结合到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上,然后侵入人体,并且在人体内复制、增殖。这是非常不同的,禽流感病毒只能在比例非常低的人群中发生。

  有效的人传人(持续的人传人),这是当这个疾病演变成一个人类流感病毒时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经常看到有人群的暴发,如在学校、社区里,一个病人可以传染数个病人,可以持续传播。仔细调查,可以发现一代病人、二代病人、三代病人,可看到清晰的传播链,疾病还可以远距离传播,这叫有效的人传人。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H7N9有持续传染的能力,这也是国际公共卫生机构和疾控机构对它的共识。

http://xjbbjnews.i.sohu.com/blog/view/261276043.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681265.html

上一篇:97岁胡佩兰医生还在出诊看病
下一篇:医学家与医学史 4月17日
收藏 IP: 1.93.255.*| 热度|

1 曾庆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