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诺贝尔奖与科学发展 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 威尔金斯 新西兰物理学家

已有 3761 次阅读 2022-8-25 06:33 |个人分类:诺贝尔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

同义词 莫里斯·威尔金斯一般指莫里斯·休·弗雷德里克·威尔金斯

莫里斯·休·弗雷德里克·威尔金斯(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 1916年生于新西兰。6岁

随父母回到英国受教育。毕业于剑桥大学,毕业后到伯明翰大学任兰德尔教授的助手。后经选拔参加了

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从美国回英国后,在伦敦皇家学院从事DNA的X射线的分析研究。196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因病于2004年10月5日在医院中去世,享年87岁。

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R.Franklin,1920~1958)在建立DNA分子模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威尔金斯是新西兰物理学家,40年代开始生物物理学的研究工作。1950年开始研究DNA晶体结构,并在方法上采取了“X射线衍射法”。他们拍摄出第一张DNA纤维衍射图(A型图),证明DNA分子具有单链螺旋结构。这在建立DNA的分子模型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62年,威尔金斯与沃森、克里克一起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非常遗憾的是,社会上始终认为模型是沃森和克里克的,不承认是3人共有的。

威尔金斯为什么因DNA的结构模型而获诺贝尔奖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E%AB%E9%87%8C%E6%96%AF%C2%B7%E4%BC%91%C2%B7%E5%BC%97%E9%9B%B7%E5%BE%B7%E9%87%8C%E5%85%8B%C2%B7%E5%A8%81%E5%B0%94%E9%87%91%E6%96%AF/7787216?fromtitle=%E8%8E%AB%E9%87%8C%E6%96%AF%C2%B7%E5%A8%81%E5%B0%94%E9%87%91%E6%96%AF&fromid=567346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040852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term=Wilkins+MHF+None%5BPS%5D&schema=all&sort=date


http://www.pubmedplus.cn/P/SearchQuickResult?wd=9e84c1fa-7189-46d8-afde-0ee385cbf6d5


Lancet

1999 Jul 10;354(9173):171.

 doi: 10.1016/s0140-6736(05)75311-3.

The Nobel chronicles. 1962: 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b 1916); James Dewey Watson (b 1928); 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 (b 1916)

T N Raju 1

Affiliations expand

No abstract available

Similar articles

See all similar articles

Cited by

Publication types

  • Biography

  • Historical Article

  • Portrait

MeSH terms

  • DNA / history*

  • England

  • History, 20th Century

  • Nobel Prize*

Substances

  • DNA

Personal name as subject

  • None Crick FHC

  • J D Watson

  • None Wilkins MHF

Related information

LinkOut - more resource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1352531.html

上一篇:诺贝尔奖与科学发展 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 沃森 生物科学家、遗传学家
下一篇:书画新作 52期 许国飞先生书法佳作
收藏 IP: 223.72.58.*| 热度|

1 杨学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6: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