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医学史 麻醉学

已有 3222 次阅读 2021-8-5 21:47 |个人分类:医学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相传华佗就是第一位采用麻醉技术的医师。他利用麻沸散来减轻病人的痛觉,然后为病人进行外科手术。 现代医学首次运用麻醉技术的记录,在1842年3月30日的美国格鲁吉亚州杰佛逊市,1846年,威廉·莫顿首次在外科手术中应用乙醚麻醉剂。Crawford Williamson Long医生在帮他太太接生的过程中,首次采用了麻醉药。

全身麻醉

临床麻醉学临床麻醉学

        18世纪中叶,1772年Pristley发现氧化亚氮(笑气),1884年WELLS用于牙科手术。1818年FAFADAY发现乙醚,1846年乡村医生LONG施行乙醚麻醉成功,但当时未为世界所知。同年10月16日,MORTON(威廉·莫顿)施行乙醚麻醉当众示范成功,这是麻醉首次运用在外科手术。乙醚麻醉的成功,可视为近代麻醉学的开端。1847年SIMPSON第一次使用氯仿于分娩镇痛成功。以后相继有许多吸入麻醉药的出现。 20世纪初,1903年合成了巴比妥类衍生物,具有催眠镇静作用的药物。1934年硫喷妥钠应用于临床,成为现代静脉麻醉的主要药物。肌肉松弛药的出现和应用,进一步改善了全身麻醉的效果。1935年KING从箭毒中分离出右旋筒箭毒碱,1942年将筒箭毒碱应用于外科手术。 局部及神经阻滞的应用进展 在应用乙醚、氯仿等全身麻醉的阶段,由于使用方法简陋,经验不足,病人不够安全。这期间出现了注射器,1860年NIEMAN发现了可卡因,1884年KOLLER用于眼局部手术。次年HALSTEAD开始将可卡因用于下颌神经阻滞,同年CORNING在狗进行了脊麻试验,施行硬膜外麻醉成功。1896年BIER在动物及人作蛛网膜下腔阻滞成功,1905年合成普鲁卡因

特殊麻醉

在19世纪初,施行全身麻醉时,是将乙醚、氯仿简单地倒在手巾上进行吸入麻醉,以后创造出简单的氧化亚氮装置。1923年WATERS设计来回式CO2吸收装置,以后又出现循环式紧闭吸入麻醉装置,已发展成为精密复杂的各种类型的麻醉机。其中气管内麻醉方法的出现,意义尤为重大。1543年VESALIUS曾给动物施行气管内插管,1792年CURRY首次在人进行气管内插管。 关于低温的应用,早在1797年就有人开始试行全身降温法。1862年WALTA,1902年SIMPSON将乙醚麻醉动物降温到25度,不继续施用麻醉也可以进行手术。1905年SWAN进行体表全身降温,阻断循环,进行心脏手术。控制性降压的应用,给某些外科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手术野,并节约了输血量。其实施方法从40年代动脉切开放血发展到50年代以后应用各种降压药。 复苏学及危重医学的发展 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或循环停止,很久以来即试图用各种方法急救复苏。19世纪早期采用手法进行人工呼吸,随着麻醉技术的进展,将气管内插管及麻醉机械应用于复苏,进一步出现各种机械的人工呼吸器。从50年代到60年代国内外提出了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心肺复苏,进一步发展为心肺脑复苏。1958年SAFAR开始建立加强监测治疗室(ICU),以后在很多国家推广应用。

历史沿革

编辑 语音

古代

麻醉学麻醉学

中国很久以前就有关于手术麻醉的传说和记载,例如"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就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很久以来就千方百计寻找治病止疼的良药。公元2世纪,中国伟大的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1700多年前,华佗就已经使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公元652年,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了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1743年赵学敏所著《串雅内编》介绍了由草乌、川乌、天南星、蟾酥、番木鳖等组成的开刀药方。 针灸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治病止痛的重要方法,215-282年晋皇甫的《针灸甲乙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针灸专著。 在复苏急救方面,公元前4-5世纪,就有扁鹊切脉以诊断人之生死,用针和草药进行急救复苏的记载。

近代

威廉·莫顿首次在外科手术中应用乙醚麻醉剂。

现代

现代麻醉学虽然只有百余年历史,但自古以来,人类就在劳动和生活中,不断地寻找减除因灾害或禽兽引起的创伤或疾病疼痛的药物和方法。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A%BB%E9%86%89%E5%AD%A6/1020340?fr=aladdi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1298515.html

上一篇:医学史 外科学
下一篇:医学史 中医学
收藏 IP: 223.72.39.*| 热度|

4 李宏翰 杨学祥 郑永军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2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