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几篇待刊的英文,有同学的,有同学的同学的,还有拐弯儿的同学的。都SCI录用了,只需要“改改英文”就是了。我哪能改什么英文,倒是发现它们背后的中文需要从头学起。
洋编辑(审稿者?)对一篇的批语是,像机器翻译的(as if it was translated by Google robots),我没用过机器人,但也感觉这篇文字改不了——它看似每句话都算不上错,但整篇的文字却是Pauli老师说的“连错也算不上”(not even wrong)。我最怕读这样的英文,但同学最喜欢那么写——应该说,那么“译”。
我常向同学推荐做点儿翻译,它的一个好处就是让你慢慢明白,中英文是不一样的。既然不能按照英文的词序译成中文,当然也就不能按中文的习惯写英文。这个道理都晓得的啦,但具体怎么做呢?如果做一点翻译,或者像做翻译那样精读一些东西,自然会有感觉的。
还有一篇,英文的可读性好一些了,可满纸的空话和废话。相比之下,前一篇尽管英文烂,但中文还有意思;这一篇,中文已经病到膏肓了——这样的改起来却很容易,就是像割肿瘤一样地删除那些多余的东西。
两篇文章,代表两种“中式英文”。前一种英文,像没有学过英文的人写的,重新补课还可以学好;后一种英文,是感染了某些中文病的英文,要从中文医起,让他脱胎换骨,恐怕扁鹊也无力回春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