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是中国旅游日,想起曾皙同学的志愿,“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似乎是旅游的最高境界?正如朱老师说的:
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稍欠缺。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言其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无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现于言外。
从这儿能隐约感觉道家的气息,虽然也符合夫子“乐山乐水”的“仁”,但我总怀疑他没那么好玩儿。“舞雩”是祈雨祭祀的地方,《水经注》:“沂水北对稷门,一名高门,一名雩门。南隔水有雩坛,坛高三丈,即曾点所欲风处也。”小曾同学去那儿春游,与去桃花源踏青,似乎别有深意在焉。多数论语注本只是轻描淡写说“舞雩”是个地方,似乎故意忽略了它的特殊。
“雩”是古老的祈雨仪式。《周礼春官·宗伯下》:“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除了大旱祈雨,寻常年也在固定时间搞雩祭,即《左传》说的“龙见而雩”。夏历四月,苍龙七宿黄昏时出现在东方(即“龙见”),那也是万物生长需要雨水的时候,所以每年此时要雩祭。
王充在《论衡》里专门有一篇《明雩》,他的解释是:“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另外他还说“龙见”在二月,“春二月雩,秋八月亦雩。春祈谷雨,秋祈谷实。当今灵星,秋之雩也。春雩废,秋雩在。故灵星之祀,岁雩祭也。孔子曰吾与点也,善点之言,欲以雩祭调和阴阳,故与之也……”
在王老师看来,小曾同学想的不是春游,而是祭祀。那么夫子赞同他,是讲礼而不是讲乐(le),那么也就不那么好玩儿了。今天我们说“吾与点也”,倒是应该多讲一点儿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