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九月十九柿叶红

已有 9134 次阅读 2012-11-2 08:35 |个人分类:艺术|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office, style, xml

 

又是一年的“九月十九”——我前年写过同样的题目,还说喜欢书法的人可把今天作为学书的节日,因为陆游老师在1198年(庆元四年)的今天写过一首《学书》:

 

九月十九柿葉紅,閉門學書人笑翁。

世間誰許一錢直?窗底自用十年功。

老蔓纏松飽霜雪,瘦蛟出海拏虛空。

即今譏評何足道,後五百年言自公。

 

沙孟海先生经常写“老蔓缠松”两句,我想它正是沙翁书法的写照。要达到那样的境界,仅凭技法的功夫是不够的,还需要书外的功夫;窗底十年也是不够的,需要投入人生百年。

 

 

 

 

70年代末,沙翁在北京养病时,对几个书法同学(朱关田,王冬龄,祝遂之,邱振中,陈振濂——这几位现在都是书坛名家)提过“几点小意见”(1978615给刘江的信):

 

全国书展评选上注重篆体的正伪,这是对的,古文籀篆变化繁多,我们学习,主要应抓小篆。对小篆的形体结构,必须加一番切实功夫,及早打好基础。我上次建议做《篆诀》注释,或可着手进行。五人同往或逐段分工,可商量一下,这工作可包括暑期在内。

 

听说全国书展正楷极少,我们对正楷功夫应加以重视,是否各人就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典型作品中选取一﹑二种经常临习,这也是基础。所谓典型作品,应将刻手不佳的碑版除外。刻手不佳的碑版非无可以取法之处,但只供参考,不作为正式临习对象。

 

这也许是我的偏见:一般书人,学好一种碑帖,也能站得住。作为专业书家,要求应更高些。就是除技法外必须有一门学问做基础,或是文学,或是哲理,或是史章传记,或是金石考古,……当前书法界主张不一,无所折中,但如启功先生有学问基础,一致推崇,颠扑不破。回顾二十年代、三十年代上海滩上轰动一时的人,技法上未始不好,后来声名寂然,仅是缺少学问基础之故。这点我们要注意。学问是终生之事。学校规定研究时间只短短两年,希望在两年中打好坚实基础。

 

一方面多看多写,充分了解字体原委变迁,博取约守,丰富自己创作的源泉。

另一方面还必须及早学会阅读古书能力,查考古书能力。这里所谓古书,不仅仅限于直接有关书法的书。阅读能力,请听听章祖安先生的意见。查考能力,我感到最好注意“目录学”。康南海勉励后生做学问,先看看张之洞《书目答问》(此书标名张之洞,实是缪荃孙代笔)。各位如有兴趣,也不妨看看《书目问答》,全面了解古书类目,对今后做学问有不少帮助。凡为学问,贵在“转益多师”。各位研究学习,第一要虚心。我们几个人多少有一日之长,趁现在集处一堂,可以共同研讨,同学之间也各有短长,可以互相切磋。第二要有大志。常言道“抗志希古”(古是指古人的长处),各位不但要赶上老一辈,胜过老一辈,还要与古代名家争先后……

 

沙翁论篆刻,也是强调“刻”外的功夫(《沙村印话》):

 

治印有三要,曰识字,曰辨体,曰本学而刀法不与焉。明习六书,默识旧文,诊其变化,穷其原委,识字之事也。前代玺印,各有体制,取法乎上,不容牵緄,辨体之事也。造意遣词,必于大雅,深根宁极,造次中度,本学之事也。不求此三者,徒齗齗于刀法之微,是谓舍本而逐末。

 

篆刻与刀法的关系,正如武功与招式的关系——不论是金庸大侠还是古龙大侠,都经常告诫我们,绝顶的武功是没有招式的。沙翁的教导当然也是从高境界说的,技艺是如此,科学也是如此。选什么问题、用方法,希望做出什么结果,不是常规的工具决定的(大家都用同样的工具),而是思想的境界决定的。

 

最后戏为几句遥和放翁《学书》诗:

 

 

九月十九好用功,书中霜叶别样红。

一池秋水如淡墨,十年梦笔生春风。

谁听落叶白云外,我看青山醉眼中。

望断惊鸿无影处,归来一笑大江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628456.html

上一篇:校园的落叶
下一篇:沙孟海轶事
收藏 IP: 210.75.233.*| 热度|

24 李学宽 许培扬 钟炳 陈小润 武夷山 鲍海飞 杨秀海 庄世宇 陆俊茜 孟津 陈湘明 柏舟 刘用生 唐常杰 李土荣 陈国文 张玉秀 马磊 蔡庆华 徐耀 luxiaobing12 anran123 small03 ZeroK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