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老师前几天提出“人之初性本X”的问题,然后卫老师提出“名利情”的追求,一个追问过去,一个说的未来,恰好引出一个演化问题,于是戏说几句。
人之初性应该是一个初始条件的问题。老子说“未孩”(不会笑),等于说“未形”。我们区分婴儿,除了外貌和体重,大概找不出更多可辨的特征指标。这很像我们说黑洞的“无毛”——换句话说,人生之初像一个黑洞。
黑洞时熵极大的状态,本是终结的东西,如何成为开头了呢?那是宇宙学的问题,暂且不提;有趣的是,生命是所谓的“负熵”过程,人生是朝着熵减小的方向演化的。那么,人生从黑洞状态开始,是自然而自然的了。
所以,人生之初没有“性”,“性”是原初对称被打破的结果。我说过,人生像一个量子态,是无限多个可能的叠加,只有在波函数坍缩的时候,才显出某种可见的特征。所以,人生是对称破缺的过程,破缺就是人生的选择。人生的选择越多,生命越活跃,生命力越强,人生越多样,生命越精彩,吸引力越强大。(这很符合眼下时髦的观点:引力源于熵变。)如果生命没有多少选择,那就意味着它已经衰老了——以选择的多样(相空间的大小,也就是“熵”)来刻画生命的特征,也许是一个好方法。
当人生到了终结,人生复归于纯粹的原始状态,俗话说的什么都看透了,无所谓了。这样看来,生命的起点也就是终点。我们在起点模糊成一团的混沌状态,经过绚烂的生活之后又浑沌了。人生之初,看来还是黑洞。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