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翻译的一个原则 精选

已有 6643 次阅读 2011-9-22 08:41 |个人分类:翻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办公室有本美国作家德莱塞(Theodore Herman Albert Dreiser, July 27, 1871 – December 28, 1945)的《“天才”》(The “Genius”),随便翻了一页,看到这样一段

 

自从尤金迷恋上苏珊以后,他的情感大起波动,苏珊渐渐也产生了同样的情感,可是就连这样一种详细的叙述,也无法描写尤金情感上的那种微妙曲折、那种荒诞复杂,以及那种美丽与恐怖的变化了。

 

“可是就连这样一种详细的叙述”——这是一章的开头,显然,“这样一种详细的叙说”应该是总结前文的,即使不看前文也知道。可是,译文把它夹在中间,其连接作用就大打折扣了。据我一贯的小人之心,怀疑翻译错了——这也是我读翻译作品的原则:

 

在读任何翻译作品时,如果连句子结构或很表面的意思都感到疑惑,不要怨你自己缺心眼儿,而要大胆或者小心眼儿地怀疑是译者错了。

 

事实证明,这个原则在96.35%的情形是正确的。所以,大胆去怀疑吧!我做翻译,也遵从这个原则。我也多次向读者和译者推荐这个原则。这样,我们读书时,就不会为“不懂”而纠结了。

 

那么,眼下的情形如何呢?我找来了那几行原文(Vol.3, Chap.VII):

 

It would be impossible to describe even in so detailed an account as this the subtleties, vagaries, beauties and terrors of the emotions which seized upon him, and which by degrees began also to possess Suzanne, once he became wholly infatuated with her.

 

果然,作者开头就说,“即使如此……也不能……”,而且原文就一个句子,一个结构十分简单的句子,却被译者捏碎了,然后以“解读”的方式将碎片拼凑起来——这似乎不是在翻译,而是在讲课。“他的情感大起波动,苏珊渐渐也产生了同样的情感”,多像译者在做课堂总结呀。如果把小说译成故事的解说,还能有多少语言的趣味呢?如果是数学物理课本,这样做当然能方便读者理解,但对文艺作品来说,这就消磨了作者语言的棱角。

 

何况,拼凑的方式也很拙劣,几个分离的句子,主语就换了三次,而且看不出哪个最突出了。而原文呢,即使近视眼也能一眼看出夺目的是那几个名词:subtleties, vagaries, beauties and terrors of the emotions。这些词儿,一个比一个模糊,确实不好译,体现了英文的“名词性”,中文也许可以用动词来表达?

 

中文的句式当然不能满足英文——英文可以用一句话(语法意义的)写几页——但还是可以从节奏和重点去寻找尽可能多的相似。这也许可以作为翻译的另一个原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489056.html

上一篇:一颗行星两个太阳
下一篇:那微妙的情感涨落啊
收藏 IP: 210.75.233.*| 热度|

25 鲍海飞 蔣勁松 钟炳 赫英 朱志敏 谢鑫 赵宇 吕洪波 陈湘明 黄晓磊 吉宗祥 曹聪 刘颖彪 武夷山 朱新亮 刘全慧 虞左俊 许培扬 杨华磊 孟津 齐霁 李学宽 曲津华 cooru luxiaobing12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2 06: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