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些天没买像样的书了,最近的一单生意还算不小,是20卷殷红的《中华美术丛书》——网上说是16开的大本,其实是32开的。我早该想到,江苏古籍版的缩印本才三大卷,即使不缩印,原大也不至于多到20卷!那三大卷不方便翻检,早想有小本儿的,果然有了。哈哈,心想事成!
《美术丛书》是大画家黄宾虹与收藏家邓实汇编的,收罗中国古典艺术论著281种,“是书以书画为主,而画尤多,盖画为神州美术之最优者……是书所刊,悉书画之真荃,读之不仅可资谈助,其有益于鉴别临池者不少也。”书画而外,也有金石玉器、纸墨笔砚、工艺美术……初版在辛亥革命那年,现在的全本是1947年增订本的重印——1997年,江苏古籍出版社用“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宾虹高弟)藏本影印过一回,我大概是2007年才得到。前些天偶然在网上看到北京古籍出版社的《中华美术丛书》,是1998年重印的,看图片洋洋大观,气势逼人,不得不买。这种书,几十年来好像就印过这么两回,而且都在十多年前,以后恐怕更难得。
宾虹先生的画似乎是从画史走出来的,每一笔都带着浓厚的历史积淀——艺界说他是“墨神”,笔墨工夫无人能及。所以,他的画是“法高于意”,灵活、生气和创意不足,不像齐白石的“意高于法”,活泼生动,妇孺都喜欢。宾虹老人的画,要戴一副传统的眼睛才好看。
古代论艺的作品,大都玲珑小巧——近300种书,缩印本才3000页,大字本也不过1万页。我们古人,似乎从来不想写长篇的系统的论著,不独艺术,其他门类也是。文艺没有系统是好事儿,我们有小品读了;当然,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科学。
论艺的文字有很多精妙的,如郭熙《林泉高致》论山水(画):
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直以太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苟洁一身出处,节义斯系,岂仁人高蹈远引,为离世绝俗之行,而必与箕颖埒素黄绮同芳哉!白驹之诗,紫芝之咏,皆不得已而长往者也。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之本意也。
这段文字其实是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所在,当我们与山水同化,也就走进了中国艺术的灵魂。所以,最好的艺术理论不在理论本身,而在山水文字之间。就为了这个,也该读一点儿古代的艺术论。
新儒家徐复观躺着看《美术丛书》时,心血来潮,写了一本《中国的艺术精神》。可在书里把丛书骂了一气:“《美术丛书》重要文献遗漏不少,而且收了许多无聊的东西,字句失于校勘,实在是一部俗书陋书。”这是不是有点儿吃饱了就骂厨子?原书的版本和校勘确实不太好,常见的名著反倒没有收录,但如果没有它,很多文字就只能到庭院深深深的图书馆去找,而不会那么轻易就到我们眼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