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西湖梦寻(3):兰亭雨

已有 6319 次阅读 2009-12-9 08:46 |个人分类:游记|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当年“暮春之初”的某个日子,我想去绍兴。下雨了,没去。
 
今天去绍兴,又下雨了,是还愿。我还愿,老天也还愿,要我在同样的天气去同样的地方。
 
兰亭的园林不是为了纪念而修葺的,它在有了“亭”的名声之前就有了。“鹅池”亭边的池塘里游荡着几只白鹅,大概是这儿的惟一主人。不管那两个字是不是王家父子留下的,我都不喜欢;后面还有一块碑,把传说铭刻下来了,那个字不好,一点儿也不好。 
 
 
 
“兰亭”立着块“御碑”,动乱时差点儿被毁,老百姓把它保存下来,可惜有点儿残缺。后人想请沙孟海先生补全,先生说,一介草民,怎敢补皇帝的字。其实字虽残缺,历史的记忆却完整了。
 
《兰亭序》的争论很有意思,这类争论往往是有了立场,然后才有证据。所以,同样的证据可以引出不同的结果。等什么时候真的在昭陵里发现了传说中随唐太宗殉葬的“真迹”,再来看那场争论的文字,一定非常有趣。
 
现在能看到《兰亭序》的摹本墨迹,所以石刻或木刻的拓本在我看来就失去书法意义了。历来传说人们如何喜欢“定武兰亭”,我总觉得可笑。
 
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赵子固尝得定武不损本《稧帖》,乘舟夜泛而归,行至霅之升山,风起舟覆,行礼襥被,皆渰溺无余。子固方披湿衣,立浅水中,手持《稧帖》,语人曰:“《兰亭》在此,余不足问。”  
其实,我不但不喜欢定武兰亭,也不喜欢“淳化阁”和“三稀堂”法帖的刻本,刻本总不如墨迹好看。“枣木传刻肥失真”,老杜说的一点儿不错。拿刻本与墨迹对比,真的是“细雨梦回鸡塞远”(歇前语——“不堪看”!)古人不如我们有福,只好拿刻本当宝贝。今人拿古人的夸奖来夸那些字帖的印刷品,是为了多赚点儿钱。当然,我还是喜欢石刻文字的,因为它们不仅蕴藏着人文的历史,更经历了自然的历史。风雨侵蚀的笔画洋溢着沧桑和浑朴的气息,这是碑刻书法精神的一部分,如果故意躲开它们,“透过刀锋看笔锋”(启功《论书绝句》),还不如拿墨迹来看。如今有些字帖把碑刻做成墨迹本的样子,就像把木乃伊妆扮成时尚的模特儿。
 
 
定武版兰亭序,有什么好看的呢?
 
兰亭在城外,沈园却躲在城中央。今天的沈园是后来“拼凑”的,“非复旧池台”了。园门里有块分裂的大石头,草书“断云”二字。绍兴口音,“断云”就是“断缘”,说唐琬和陆游的情缘断了。园子显得特别“挤”,还有些乱。不过清寒里拥挤的树木花草,堆砌成了另一番景象。伤心桥下是一池的枯荷,没有伤心的水波,烟雨蒙蒙的天空中荡漾着放翁伤心的诗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放翁此诗写在1199年,距离《钗头凤》已经44年了。园子里当然有一面墙,墙上当然刻着二人的《钗头凤》,但恐怕不是当年的墨迹吧?)于是我自己留下一点儿痕迹:
 
俯仰人生向有缘,流觞竹外更无弦。
 
霜风叶落三千里,梦雨魂飞八百年。
 
笔墨清如池上影,芙蓉老去柳生烟。
 
西泠几点幽兰露,一半青山入画船。
 
雨更大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说了)。
 
 
沈园门口的断石,独特而有韵。
 
 
伤心桥下的枯荷清波
 
 



三味书屋里还有吴昌硕的对联:“骐骥生绝域,鸾凤本高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277247.html

上一篇:西湖梦寻(2):过尽千帆
下一篇:西湖梦寻(4):游于艺
收藏 IP: .*| 热度|

17 武夷山 王桂颖 郑融 陈绥阳 钟炳 杨秀海 陈国文 赵宇 杨芳 陈湘明 李学宽 侯成亚 鲍海飞 刘波 queen rain1971 luxiaobing12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