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随之而来“杨绛热”再一次掀起高潮:《我与钟书》、《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一百岁感言》、《人各有命,命全不讲理》等关于杨绛的文章,纷纷刷爆朋友圈,篇篇10万加,因此有人说杨绛是“中国年龄最大的网红”。
随后,关于“杨绛热”的思考也应运而生。比如《华声在线》的“杨绛是中产群体追求品味情怀的捷径”;《独家》的“纪念杨绛,唯有读书”;《红网》(长沙)的“杨绛被病危是情怀炒作习惯使然”;《温州日报》的“拿什么悼念杨绛先生”;“朋友圈该歇一歇,别再拿杨绛先生的“鸡汤”说事了”。
但是,大多数评论认为这是一阵刷屏的“鸡汤热”,有悖杨绛先生情怀,果真如此吗?是的,杨绛和一般名人不同,她身上有着“曾经民国名媛”、“钱钟书遗孀”、著名女先生等元素,但仅仅这些就能够“让动辄靠心灵鸡汤刷屏的自媒体兴奋不已”吗?难道它的背后没有更为深沉的原因?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一段署名为杨绛的手写《一百岁感言》在社交媒体疯传(见图,但是据《封面新闻》考证,这段文字并非杨绛先生所写)?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次“杨绛热”,但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杨绛,又有多少人真正喜爱钱钟书?难道“肤浅的”大众缅怀那个他们并不知道的“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没有更深层次的意蕴?
2012年,北京大学有一位名叫王沈洁的文学硕士(博士)写过一篇毕业论文,题目是《知识分子、文革反思与消费热潮》,其摘要如下:
近年来,对于杨绛先生的研究随着90年代“杨绛热”的余温一直没有间断过。她是著名学者钱锺书的妻子、名著《堂吉诃德》的翻译者、《我们仨》的作者。杨绛的身份之丰富代表学界对其作品的深入研究程度。本文在借鉴现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以知识分子立场、文革记忆叙事和“反思”,以及90年代以来在商业市场中出现的“杨绛热”为讨论中心,通过对相关文本及牵连主题的分析,探寻发生于不同年代的杨绛之个人写作风格、立场价值观的变迁,努力阐发杨绛在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个人意义,以及三联书店在构造杨绛形象中背后的文化选择和意识形态。第一章,主要围绕《洗澡》这一长篇小说为主,穿插杨绛在八十年代初期相继出版的一系列短篇小说。讨论杨绛对于建国以来知识分子的改造、生活观念的理解和阐释。第二章,从个人的社会记忆写作和实践中,分析杨绛对于“文革”历史和个人记忆的表达和改写方式。以《干校六记》等重要文本为分析对象,比较杨绛区别于巴金、陈白尘等回忆视角的反思态度,秉持“没有主义”的个人生存方式和创作姿态。第三章,将从出版、传媒的角度考察“杨绛热”的内在因素,杨绛在九十年代的创作转型与其突然的热潮紧密相关。市场化的商业书市的成熟,社会对人文关怀、历史真相的探知欲求,以及三联书店的文化塑造是“杨绛热”背后的三层面向。
在她的分析里,“杨绛热”有三重原因:市场化的商业书市的成熟,社会对人文关怀、历史真相的探知欲求,以及三联书店的文化塑造。我想,应该还有一重原因,那就是“小民情怀”的觉醒,“大国思维”的势弱。
先说说我们的“同学网聊群”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开始,一位身在加拿大的同学不时发一些家里的照片,也偶尔发一下我们需要翻墙才能看到的文字,大家都觉得很新鲜,说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没想到,她再也不发生活照了,连篇累牍地发海外的文章,而且有人跟她的观念发生冲突后,一种决战到底的气概。最后,有人提出请她出群,她当然不依不饶,也有人劝解不要伤了同学和气。虽然另一位同学没有离开那个群,但另起炉灶开了一个休闲群,把大家都拉进去了,原来的群就剩下那位加拿大同学不停地发文章,以及不多的人溜达溜达,大多数都集中到休闲群里交流那些鸡毛蒜皮的“小叙事”了。
为什么“小叙事”能够持久,而“家国情怀”不受待见?我想,可能与我们的思想太长时间被国家主义、民粹主义所绑架有关:大人物以天下为己任,小人物以服从国家需要为己任,那些有关个人尊严的事情变成了小资情调受批判。但是今天,人们已经开始突破这种格局,有人为“小资”正名:过去认为,有小资情调思想的人不思进取,不考虑国家大事,只是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所以小资生活被认为是一种腐朽的生活方式,是无产阶级不能容忍的。但就现今社会而言,以上这些说法是极其不客观的。小资早已不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已被演变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小资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情调与生活品位,并渗透着对生活和生命的一种感悟和理解,它是高于现实法则的一种浪漫情趣。人人都希望有这种浪漫的小资情趣,去享受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也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才能对生活有着积极的态度,否则他如何去浪漫呢?
事实上,作为个体而言,每个人追求自己的生活品味、道德情怀、人格尊严没有什么不对,而这些恰恰是社会稳定、人民和谐的基石。由于多年的国家主义教育,阶级斗争教育,钱钟书、杨绛先生小心翼翼保留下来的“小民情怀”自然成了稀世珍品,为当代人所追捧、所热议,这恰恰是民间反抗官方、自媒体反抗“喉舌”媒体的一种表达、一种反弹。刚才读到资中筠今年1月份在搜狐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文明——周有光先生111岁华诞座谈会”上的发言:
“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好像一些七老八十的人乃至一百岁的人的言论很受关注。我一再说,希望在年轻人、在青壮年的身上,不要寄希望于老人。……目前,愚昧最主要地是指民粹主义和国家主义,它们跟世界潮流格格不入。”不错,这种奇怪的现象是年轻人借老人发声,草根借名人表态,而他们追求的是“小民情怀”,不再为民粹主义和国家主义所绑架。
早几天读到龙应台2012年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我怎么会没有中国梦呢?从乡愁到美丽岛”,她回顾了台湾的民间思潮60多年的变迁,从蒋家政权灌输的“反攻大陆”的中国梦,到台湾老兵思乡的亲情梦,以及“美丽岛”的个人梦,虽然人们的梦想越来越小,但对于平民而言,每个人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梦想,尽管它们彼此不同甚至相互冲突,但不是被代表、被绑架的“统一认识”。这些思想和梦想虽然渺小,但是真实而客观,因为有尊严、有品位、有道德地做好每一个人,这个社会就会有秩序、有规矩、有和谐。我很认同她的观念,即“大国崛起”必须建立在“小民尊严”的基础上,否则很可能是对“小民尊严”伤害。
附:《知识分子、文革反思与消费热潮》目录
内容摘要……………………………………………………………….3-4
Abstract……………………………………………………………….4-6
导论…………………………………………………………………..6-10
第一章 知识分子书写与思想改造运动……………………………10-28
第一节 杨绛的知识分子书写………………………………………10-16
1.《洗澡》的故事结构……………………………………………11-14
2.《洗澡》中的知识分子形象……………………………………14-16
第二节 建国后的知识分子生存状态………………………………16-21
1.“皮毛论”及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政策…………………………17-19
2.“文革”之前的知识分子改造…………………………………19-21
第三节 杨绛的知识分子立场及其反思……………………………21-28
1.知识分子的主体自由与思想改造………………………………21-24
2.杨绛的个人实践…………………………………………………24-28
第二章 “没有主义”的回忆与反思………………………………28-46
第一节 叙事力量与个人立场………………………………………28-37
1.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杨绛散文的语言特色………………29-34
2.精神的炼金术——杨绛的“隐身哲学”………………………34-37
第二节 “没有主义”的反思………………………………………37-46
1.巴金、陈白尘等人的“文革”反思……………………………38-41
2.“没有主义”的反思——作为一种生存方式…………………41-46
第三章 社会转型中的“杨绛热”——以《我们仨》为中心……46-60
第一节 九十年代以来的写作转型…………………………………46-50
1.小人物化的写作姿态……………………………………………46-48
2.终极的追问………………………………………………………48-50
第二节 社会与思想的转型——“杨绛热”的多重面向…………50-60
1.市场与媒体的合谋………………………………………………50-53
2.被消费的人文关怀与传统文化…………………………………53-56
3.三联精神的选择…………………………………………………56-60
结语………………………………………………………………….60-62
参考书目…………………………………………………………….62-67
附录………………………………………………………………….67-73
后记………………………………………………………………….73-7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