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过去的知识是:艾滋病无法根治,但可以通过长期治疗保证患者长期存活。但是,这一认识已经被逐渐打破——美国研究人员于3月3日宣布首次治愈艾滋病婴儿,他们是在亚特兰大举行的2013年逆转录病毒与机会性感染大会上报告的。之后有人指出,这是第二例艾滋病治愈病例,因为此前另一个被认为治愈的艾滋病患者,是从一位特别的捐献者那里获得了移植的骨髓,该捐献者天然对艾滋病病毒免疫。移植治疗之后,来自旧金山的蒂莫西·雷·布朗(Timothy Ray Brown)已经五年没有接受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治疗。
这只是一个个案,而且还得进一步的随访才能保证其确切可靠,因此他们只是宣布“功能性治愈”。当然,我们仍然期待更好的结果,和更多的病例......
附任天:科学家宣布第二例艾滋病治愈病例
北京时间3月5日消息,美国科学家近日宣称,一位出生即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已经被治愈。据称,这位来自密西西比州的婴儿现在为 2 周岁半,已经停止治疗约1年,且未出现任何感染的迹象。尽管通过先进的检测手段发现,婴儿体内的艾滋病毒遗传物质仅有极微量的残留,但现在还不能完全保证婴儿会一直保持健康。如果这种情况保持下去的话,那这将是世界上第二例报道的艾滋病治愈病例。
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的德博拉·佩尔绍德(Deborah Persaud)博士
该病例是在亚特兰大举行的一次重要的艾滋病会议上宣布的。专家称,该病例为消除儿童艾滋病感染带来了希望,特别是在许多艾滋病盛行的非洲国家,有太多的婴儿出生的时候就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安东尼·福西(Anthony Fauci)博士对该领域十分熟悉,他说:“就我们看到的情况来说,如果这不算一个治愈病例,那也是非常接近治愈了。”
据悉,医生对该婴儿实施了比平时更快速和强效的治疗。在该婴儿出生30个小时内,医生采用了3 种药物进行输液,此时还未对婴儿是否感染进行检测,而且婴儿母亲的艾滋病病毒直到快分娩时才被诊断出来。密西西比大学儿童艾滋病专家汉娜·盖伊(Hannah Gay)博士在采访中说:“我只是觉得这个婴儿面临的风险比普通情况大很多,需要我们最好的治疗。”
这一快速治疗显然控制住了婴儿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使它们无法躲藏在体内。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的德博拉·佩尔绍德(Deborah Persaud)博士说,在许多病例中,一旦停止药物治疗,躲藏在体内角落中的休眠细胞会很快被重新感染。德博拉·佩尔绍德领导了这一儿童艾滋病“功能性治愈”的研究。“功能性治愈”意味着即使病毒没有被彻底清除,其造成的伤害也能长期缓解。接下来佩尔绍德的团队想要证明,通过对其他高患病风险婴儿进行更强效的治疗,“或许我们能够阻止这些‘病毒库’重新发作。”
2011年大约有30万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儿童出生,大部分是在医疗条件落后的贫穷国家。在感染病毒的孕妇中,大约只有60%得到了治疗,使其病毒不致传染给她们的婴儿。在美国,由于艾滋病病毒检测和治疗一直是产前保健的一部分,因而这种携带病毒出生的婴儿病例十分罕见。
汉娜·盖伊强调说:“我们不能保证能治愈受到感染的婴儿。我们能保证的是,如果母亲们在每个怀孕期都进行检查的话,我们能阻止绝大多数的病毒传染。”另一个被认为治愈的艾滋病患者经历了完全不同,而且有很大风险的治疗——他从一位特别的捐献者那里获得了移植的骨髓,该捐献者天然对艾滋病病毒免疫。移植治疗之后,来自旧金山的蒂莫西·雷·布朗(Timothy Ray Brown)已经五年没有接受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治疗。
美国艾滋病研究基金会(amFAR)的罗伊娜·约翰斯顿(Rowena Johnston)博士说,密西西比的这个病例显示“对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不同人群,存在着不同的治疗方案。”该基金会资助了佩尔绍德团队对儿童艾滋病疗法的研究。
此次病例中,婴儿母亲在分娩之前没有进行过任何的产前检查和保健。这还是个早产病例,一开始她来到一个乡村医院,经过快速检测发现了艾滋病病毒。一般这种情况下,医生们会给新生儿注射低剂量的药物,希望阻止艾滋病病毒感染。由于小医院没有合适的药物,因而婴儿被送到汉娜·盖伊所在的医疗中心,在那里她给婴儿更高剂量的治疗药物。婴儿对治疗的反应良好。18个月的时候,婴儿家人停止了治疗。几个月之后的检查发现,婴儿血液中没有发现艾滋病病毒。
治疗停止10个月之后,科学家在6个实验室对婴儿进行了一系列高灵敏的检测,并未发现病毒的出现,只存在一些应该已经失去复制能力的遗传物质残留。汉娜·盖伊每隔几个月便为该婴儿做一次检查。她说:“我只是检查病毒的情况,并祈祷它不会再出现。”婴儿母亲通过药物治疗也控制住了艾滋病病毒,她对孩子现在的情况感到十分高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