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证素概念的逻辑缺陷

已有 7689 次阅读 2011-3-2 22:01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传染病, style, 语言学, 文峰

    很早就开始采用证素分析的方法来归纳各种传染病不同时期的主要病机和次要病机,最近读到朱文峰教授的《证素辨证学》,才发现自己对证素的理解与作者有较大差异,从而修正了许多错误认识。但是,细读之后,发现作者的证素概念也值得推敲。

    一、证素不是词素

    不排除偶然巧合,“证素”概念有移植于“词素”之嫌。但是,词素是一语言学概念,而提出“证素”的原旨是构建一科学概念,二者有明显不同。   

    所谓词素(morpheme,是具有独立含义、有构词能力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非常严谨,完全符合形式逻辑种加属差定义法:这一概念最近的种概念是“语言单位”,但仅仅这样是不够完整的,它还与其它属概念(句子、词组、词)之间具有差异属差),即必须具有独立含义、构词能力、级别最低(最小)等的限制。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无论证素是“证名的要素”还是“证的要素”,其定义都相差甚远

其实,作者在文中有一个比较符合逻辑规则的定义:证素是辨证诊断不能再分的诊断单元。我非常赞成这样的定义,推测没有采用的原因是作者对证素在中医诊断规范化研究中寄予太高的期望,为了让内涵与外延达到一致,而不得不采取模糊其内涵的办法。 

    二、证素定义的模糊性

    在形式逻辑里,定义具有严格的规则:(1)种概念和属概念的外延要相称;(2)不应循环;(3)一般不应是否定的判断;(4)“属差”应尽可能详细确切。

    作者将证素简单地定义为“证(名)的要素”,缺乏严谨性:(1)根本就没有种概念和属概念的划分,更谈不上外延相称;(2)具有循环的特征,即证素是证的要素,反过来也可以说“证的要素是证素”,谁也说明不了谁;(3)作者列举了证素不等于证候、证素不等于证名、证素中为何不讲病因、证素不宜称病机、无必要称病势等等,这样说毫无意义,如同定义“人不是狗”一样。

    三、证素外延的随意性

    作者通过搜集整理,发现古今论著中所提出的证素概念有120项左右,于是根据证素的基本特征、文献资料、临床实际需用、证素要精、约定俗成等原则,对其进行分析辨别,从中筛选出统一、规范的证素项目50项左右。其中,病位证素19项:心、神(脑)、肺、脾、肝、肾、胃、胆、小肠、大肠、膀胱、胞宫、胸膈(上焦)、下焦(少腹)、表、半表半里、经络、肌肤(皮肤、肌肉)、筋骨(关节);病性证素31项:(外)风、寒、暑、湿、(外)燥、火(热)、痰、饮、水停、虫积、食积、毒、脓、气滞、气闭、血瘀、血热、血寒、气虚、气陷、气不固、气脱、血虚、阴虚、亡阴、阳虚、亡阳、精(髓)亏、津(液)伤、阳浮、阳亢、动(内)风;五官专科病位9项:目——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耳,鼻,咽(喉),齿(龈);待定或暂作特殊者9项:气逆、喜、怒、忧思、悲、惊恐,燥屎、结石、毒。

    1. 证有那些要素?

    研究这个具体内容包括病位和病性的所谓“证的要素”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证的要素有那些?根据中医理论,证的要素包括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或主要证候、次要证候)和病机(病因、病位、病性、病势,或主要病机、次要病机)。如果宽泛一些,根据理法方药的一致性和方证对应原则,还可以将治法、方剂和药物组成纳入证的要素。显然,这不是作者对证素概念的期望。

    2. 如何理解证名要素?

    那么,作者定义的应该是证的命名要素。古代医籍汗牛充栋,既有八纲、脏腑、六淫、气血津液辨证,也有三焦、卫气营血、六经辨证,辨证体系不同,证的命名各异。概括起来,命名有根据病机、经络、方剂等等,病机的基本的。就病机而言,病因、病位、病性、病势是基本要素,根据绝大多数证名由病位和病性(包含病因和病势)构成的实际情况,作者因此定义了证素并硬性规定了它的外延。其结果,我们不得不抛弃许多驾轻就熟、约定俗成的证侯名称。

    3. 什么是不能再分的诊断单元?

    为了剔除辨证中均属于纲领性、较笼统、可以再分的“类”概念,提出证素是不能再分的具体诊断单元。所谓证侯诊断中不能再分诊断单元,作者也明确指出可称为基础证,实际上就是单一证侯,如脾气虚、心血虚等,而大多数证侯属于复合证,如肝郁脾虚、气滞血瘀等等。本来,将证素理解为基础证、单一证,可能更符合证素的本质,但是作者太难接受,因为其创新性大打折扣,只好丢下一个符合规则的定义。

    四、证素概念的应用价值

    在中医学中,外感病都有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现代传染病学则根据强调病程,那么不同的疾病阶段是否具有导致一定临床表现的主要病机、次要病机呢?我们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证侯学调查,试图构建一种分期辨证模型并分析不同阶段的病因病机。结果,证素的概念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帮助。我们对多种传染病如肺结核、手足口病、H1N1甲型流感、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等进行证侯学调查,将高频率的症状、体征列为主要证侯,低频率的症状、体征列为次要证侯,并通过证素(不能再分的诊断单元)分析,得出疾病相应阶段的主要病机和次要病机,从而构建某一疾病的分期辨证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果。下一步的工作,是扩大病例数,进一步推广到所有传染病领域,建立一种传染病的分期辨证体系,以代替目前正在应用的与临床实际多有冲突的分型辨证。

 

附:《证素辨证学》内容简介

    本书是研究中医辨证的专著。在继承中医辨证精华,整合八纲、脏腑、六经辨证等实质内容的基础上,创立“证素辨证”新方法。提出中医辨证的思维规律是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成证名。以症为据、从症辨证,遵循中医学理论,进行整体综合评判,是中医辨证的原则。证素是构成证的基本要素,是辨证的核心。全书分为辨证方法的研究,证候辨证素量表,证素诊断标准,常见证诊断标准,证素辨证诊疗软件五章,其具体内容规范、准确,系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重大学术意义,用之于临床,能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

    适用于广大临床中医师,中医学本专科学生、研究生,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人员学习参考。

 

附:《证素辨证学》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辨证方法的研究

  第一节 “证”有关概念的辨析

    一、“证”有关概念的源流

    二、“证”有关概念的约定

    三、病、证、证候等概念的辨析

  第二节 中医辨证学沿革

    一、《内经》在辨证学上的贡献

    二、张仲景及“六经辨证”

    三、八纲辨证的沿革与意义

    四、温病辨证的发展

    五、脏腑辨证的完善

    六、病性辨证的内容

    七、经络辨证有待发扬

  第三节 辨证思维原理
    一、辨证思维原理

    二、“证”的三阶双网结构

  第四节 通用证素的选定

    一、证素的基本特征

    二、证素内容的挖掘

    三、通用证素的筛选

  第五节 证素辨证研究

    一、遵循辨证思维原则

    二、证候规范研究

    三、计量辨证研究

    四、建立辨证数据库

    五、信息挖掘处理方法

  第六节 证素辨证体系

    一、证素辨证体系的结构

    二、证素辨证的意义

    三、证素辨证歌

第二章 证候辨证素量表

    一、始因等

    二、寒热

    三、汗出

    四、疼痛部位

    五、疼痛性质

    六、头身不适感

    七、睡眠情志声音

    八、咳痰喘黔

    九、饮食口味

    十、大便

    十一、小便

    十二、经带精液等

    十三、出血

    十四、神志面色

    十五、头面五官体征

    十六、颈胸腹部体征

    十七、形体肌肤体征

第三章 证素诊断标准

第四章 常见证诊断

第五章 证素辩证诊疗软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418148.html

上一篇:手足口病的分型与分期:中心事件的起点、拐点和终点
下一篇:漫步滨海公园
收藏 IP: 183.38.46.*| 热度|

2 杨华磊 赫英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