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 巴东金果坪
金果坪乡位于巴东县最南端,地处清江南岸,东与宜昌市五峰县牛庄乡、南与鹤峰县邬阳乡、西北与建始县官店镇接壤,自古有“一脚踏四县”之说。
因为贺龙元帅曾率部五次驻扎于此,著名红军高级将领、共和国“一号烈士”段德昌长眠在此,这里建有红三军烈士陵园。该园经贺龙旧居、红军泉、红三军烈士就义旧址、段德昌烈士陵园,再到红三军保卫局,一条红砖主打、青砖镶边的红军步道,像一根红色的飘带,将9处革命遗址(旧址)串联起来,与沿线的茶园、白柚和油茶树交相辉映(图14-19)。
14 红三军烈士纪念碑
15 段德昌烈士墓
1984年10月,金果坪乡政府在段德昌殉难地修建段德昌烈士墓和纪念碑,正面刻“段德昌烈土纪念碑”8个大字,背后是段德昌烈土简历。墓、碑四周是围墙,围墙大门有“忠烈千秋”4个大字。
16 段德昌烈士陵园外景(来自网络)
17 烈士就义旧址
18 金果坪乡航拍图片(来自网络)
19 金果坪乡茶树梯田(来自网络)
段德昌烈士陵园始建于1986年。人们在施工过程中,挖出了烈士遗骨。遗骨下葬时,金果坪乡人民政府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时任金果坪乡乡长覃道千将遗骨装入一深色瓦坛中,将一颗有标志性特征的牙齿装进玻璃瓶放入坛中最上层。段德昌烈士陵园前的步道新植了两排整齐的松柏,据说树苗是专程从烈士老家湖南南县购来的,希望烈士英魂嗅到家乡的味道。该陵园后经多次改扩建形成现有规模,多年来已成为周边学校重要的红色基因教育基地。
曾经,就着一张旧桌椅,一盏煤油灯,江家村老支书黄克杰深情讲述父亲黄德凯给段德昌送灯三年的感人故事:1933年5月,共和国“一号烈士”段德昌同志牺牲后,下村湾年仅11岁的黄德凯在父亲的叮嘱下,按照当地习俗在段德昌烈士牺牲地为他送了三年灯,祈愿烈士的英魂得以安息。80多年过去了,红三军与金果坪百姓鱼水相依的故事代代相传。
2021年6月27日上午,段德昌烈士的后代段劲松夫妇来到烈士陵园,向烈士墓敬献花篮,寄托哀思,并表示一定要传承英烈遗志,将革命精神发扬光大。巴东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唐其锐参加祭奠活动。
金果坪乡段德昌中学因段德昌在此长眠而得名,校园依山傍水,环境幽雅,风景怡人,成为培养革命后代的一所初级中学。该校校长是汤运喜先生。
06 鹤峰烈士陵园
陵园自1958年开始规划,历时四年于1962年建成,占地150余亩。坐落在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八峰山下一红色砂岩山岭上,离鹤峰县城1.5公里,因满山映山红(杜鹃花)盛开,因之称为满山红烈士陵园。1978年,进行大规模重建。1988年12月,正式定名为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陵园前部立有贺龙元帅铜象,廖汉生亲笔题写的“继承先烈志,振兴湘鄂边”的十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从两侧由拱门沿石级而上,18.4米高的“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显得雄伟高大,200平方米的纪念碑基座浮雕,展现出一幅幅湘鄂西革命斗争活画卷。在铜像的一侧,烈士祠内陈列着80多位烈士的画像及简介。
从纪念碑沿着林中水泥石梯拾级而上,便是位于山顶的陵园主墓群。这里埋葬着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牺牲于湘鄂边苏区的:红军早期杰出的军事领导人、湘鄂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红三军九师师长段德昌(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第一号革命烈士、中国33位军事家之一),红军早期杰出的军事领导人、湘鄂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红三军九师参谋长王炳南,湘鄂川黔边区联防游击队司令贺英(贺龙元帅的胞姐)等著名烈士的忠骨。
陵园占地192亩,内有楼牌、贺龙铜像、烈士祠、纪念碑和主墓群等主要建筑物(图21-25)。其中,高达22米的“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矗立在陵园中心,碑身正面向北,镶嵌着“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十二个大字,背面向南则刻着贺龙元帅的题词:“革命烈士们的业绩鼓舞着我们永远前进”。
20 陵园门楼
20 纪念碑
21 烈士祠
22 纪念馆
23 先辈群雕
24 段德昌、王炳南、贺英三烈士墓
25 红三军军部遗址
此外,还有为范松之、范辉祥、范辉元、范辉久、范辉国等亲生五弟兄而建的“五虎亭”,他们都参加红军,战功卓著,被称之为范家五虎,后来都不幸牺牲。为了纪念他们,建国后曾在他们的家乡——云来庄建五虎亭,后来因修宜来高速公路的云来庄特大桥,将五虎亭迁到满山红烈士陵园。有《五虎亭志》碑文。
值得一提的是“淑云亭”,即师姐奶奶刘淑云的魂归处。她1924年即是爱国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参加革命后与段德昌一起并肩战斗,并相亲相爱。1933年4月底与段德昌一起被捕,因为已身怀有孕而躲过一劫。她对段德昌遇害的过程非常清楚,因为与公布的情况有所出入,一直坚持向中央反映有关事实。正因为如此,于1950年没有做上西南局妇联主席,而在西南局高级法院工作。为离开那伤心之地,她于1953年力举将段德昌的遗骨从巴东金果坪移葬到鹤峰县的下坪。1962年,建立“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时,段德昌的遗骸再次迁葬鹤峰县城满山红烈士陵园。随后,她由西南局转武汉卓刀泉空军干休所,文革期间受到迫害而下放南县。
1979年,师姐奶奶在南县去世后,当地政府和师姐父母都主张就地安葬。但刘淑云告诉师姐,自己的遗愿是与段德昌安葬在一起。1980年夏天,在苏师姐父亲及部下的帮忙下,她们一起将奶奶的骨灰从公安县中医院带到满山红烈士陵园,满足了奶奶的愿望,让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长跑,有了幸福的归属。后来,当地武装部又帮忙修了“淑云亭”,也对其忠贞不渝有所补偿。
2005年2月,湘鄂边苏区烈士陵园被确定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线路上的主要景点”,2009年5月,被中宣部确立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