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杨建忠:聂华苓与敦煌之歌

已有 704 次阅读 2024-11-2 20:53 |个人分类:谈情说爱|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聂华苓文学馆 2024年11月02日 16:27 湖北

聂华苓籍贯湖北省广水市关庙镇聂店村,是世界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文学活动家,世界文学交流的开拓者、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推动者、海峡两岸文学交流的破冰者。是迄今唯一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侯选人的华人女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学组织之母”。

2018年仲夏,广水市文联熊传俊主席来电话:市里正在筹备纪念建市30周年的文艺晚会,想请您联系一下聂华苓先生,可否请聂老为家乡写一首歌词?我立即微信转发给了聂老的女儿王晓蓝教授。过了几天,晓蓝教授告诉我:母亲说很感谢家乡领导的信任,但是歌词创作很难,她需要逐步了解家乡的变化,恐怕一时半会儿写不出来。市领导交待的任务没有完成,成为我们的遗憾。

但是,我在以后的研究中发现,还是有歌曲是由聂华苓作词的,目前至少已经见到了两首歌。1996年,由聂华苓作词、腾格尔谱曲并演唱的《江水啊,流呀流》在上海第二届“华声曲”全球华人音乐节上获得了一等奖。另一首,就是《春风吹度玉门关》。

《春风吹度玉门关》,是聂华苓与敦煌市两位词曲作者合作的成果,也是聂华苓连续两次到敦煌访问的情感表达。她说:“世界上有许多地方你可以不去,但是有一个地方你不能不去,那就是敦煌。”

2022年4月,熊传俊主席告诉我,他拟在下一期《编钟新声》里刊载聂华苓先生创作的这首歌曲,要我写一写聂老参与创作《春风吹度玉门关》的过程。因为传俊、永平主席一直在推动聂华苓研究项目,我就把这个“写一写”当作了一次汇报。

2021年12月中下旬,我在网络上发现了一首歌曲的词作者是聂华苓,难道是我的研究对象聂华苓?亦或是一位重名者?因为歌曲内容与敦煌有关,我就向敦煌市委宣传部致电咨询,转而联系到敦煌市文联,工作人员证实了这首歌曲的一位歌词作者张养仁曾任敦煌市文化局副局长,并将张先生女儿的手机号码告诉了我。张老先生的女儿听说我寻求采访他父亲,告诉我张老身体有恙,暂时不能接受采访,有关歌曲的情况她不清楚。与此同时,我在网上买到了敦煌市作家协会主席方健荣先生的一本著作,书中有一篇聂华苓访问敦煌的新闻通讯,方先生是一位立足于宣传、研究敦煌的学者,曾做过《敦煌报》的记者。他帮我联系上了《春风吹度玉门关》的曲作者高德祥先生。

高德祥先生是一位音乐家、敦煌史学者,现任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西安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兰州文理学院特聘驻校专家,敦煌文化学会会长。曾任甘肃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敦煌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敦煌市委会主委。

当时,高先生正在上海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他回忆:聂华苓曾于2001、2002年两次到敦煌访问。“2001年5月18—20日,聂华苓女士一行到敦煌访问,是我全程陪同。我们当时正在配合筹拍一部电视音乐艺术片,我就邀请聂女士参与歌词创作。经过聂华苓和张养仁我们三人的讨论,聂华苓对《春风普度玉门关》这首歌曲原词作了修改,如“普度”改为“吹度”等用辞。我为歌词谱曲后,歌曲被选入《美丽的敦煌》电视音乐艺术片,这部电视片由天津电视台,广东电视台联合拍摄,著名歌唱家关牧村主演首唱了这首歌曲,电视片导演是关牧村的丈夫王新军。”

高先生的回忆亦被《甘肃省文联大事记》佐证:5月17—23日,著名美籍华人作家聂华苓女士一行四人来甘肃参观访问,省文联张炳玉、王家达等到机场迎接,会见并宴请了客人。省作家协会主席王家达全程陪同参观了兰州、敦煌等名胜古迹。

我在采访中还了解到,2001年5月20日,高德祥先生在敦煌宾馆农家园宴请聂华苓女士一行。席间,聂华苓提议高德祥为她的一首散文诗谱曲,并当场手写了歌词。时隔不久,高先生找出了聂华苓先生手写的两页歌词,还有一张聂华苓先生和他在一起的彩色照片。

高德祥先生深情地说,《春风吹度玉门关》这首歌曲,现在已经成了名符其实的“敦煌之歌”。

(2022年5月22日)

图片

图为《春风吃度玉门关》曲谱

图片

图为聂华苓(右)与高德祥(左)在敦煌宾馆农家园留影。

(曲谱和照片由高德祥先生提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使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58237.html

上一篇:祈福新邨小聚
下一篇:聂凡:最美婚姻——写给聂家的一位长辈
收藏 IP: 223.74.10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