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辞卜甲证实商朝历史
在殷墟发现之前,商朝只是一个存在于历史文献中的王朝,《史记·殷本纪》是关于商朝最完整的传记。然而,《殷本纪》是西汉中期的作品,距离商朝的灭亡有近千年之久。虽然《殷本纪》之前也有传世文献涉及商朝,但无一不是西周以来的文献。如果没有殷墟的发掘,商朝历史还会继续处于迷雾之中。
殷墟的发现始于甲骨文。清朝末年,金石学家王懿荣最早在中药“龙骨”上,发现了一种古老文字。之后,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收集研究,确认这就是商代甲骨文,罗振玉还查访到这些甲骨文源自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1928年至1937年,以董作宾、李济等主持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对安阳殷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发掘,这也标志着我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继续对殷墟进行发掘。通过近百年的发掘,殷墟共发现了十五万余片甲骨,上面的文字就出现了“商”“大邑商”等字词,这是商人对国都的称呼。殷墟的发现,使得之前有人对甲骨文真伪性的质疑不攻自破。同时,甲骨文的记录还涉及商代年代与人物、国家与社会、经济与科技、生活与礼俗、信仰与祭祀、战争与军制、地理与方国等方面,极大程度填补了传世文献对商朝记录的不足。
另外,殷墟还出土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也都提供了丰富的商代的社会资料。其中不少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骨器、角器,上面也都有文字的书写,与甲骨文共同构成了我国最早最成熟的文字系统,也是商代进入文明社会的显著标志。目前,殷墟的基本规模和布局也已被厘清。传世文献、考古遗址以及古文字三重证据,证明了殷墟就是文献中商王盘庚迁殷之后的都城“殷”,也证明了商朝是一个确凿无疑存在且文明高度发达的王朝。
“司母辛”铜鼎殷墟遗址分布于安阳洹河两岸,主要由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诸多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甲骨窖穴、铸铜作坊组成。目前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经建好开放的部分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以及殷墟博物馆新馆。其中位于小屯村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是商王行政和祭祀的场所,也是整个商朝权力的中心枢纽所在,所以也就成为整个殷墟遗址最核心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殷墟博物馆新馆宫殿宗庙遗址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共发现基址56座,其中甲组15座、乙组24座、丙组17座。据学者推断,甲组基址没有发现祭祀的遗存,应该是商王与嫔妃居住的寝殿;乙组基址的一部分既有人兽奠基、又有人祭坑,应该是宗庙,另一部分位于中轴线上,规模宏大、排列整齐,应该是商王与大臣行政的朝堂;丙组基址规模比较小,有被砍头的躯体和埋兽的坑,应该是祭坛;另外还有一条环绕宫殿区的大壕沟,起到护城河与防洪的作用。
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中,最丰富最有价值的遗物,自然还是甲骨文。其中发现最早、数量最多的一批是1936年出土的YH127甲骨窖穴,里面共贮藏有17096片甲骨。不过,这批甲骨被运往了台湾省。1973年,安阳小屯南地又发现了一批5335片的甲骨,其中一件2172号牛肩胛骨残片比较有代表性。上面共有93个文字,记录了商王在戊子、辛卯、乙未、戊戌、辛丑、壬寅、戊申、己未、辛酉、乙丑等十一日占卜,问田猎是否会有灾祸。
殷墟甲骨文的第三次重大发现,是1991年出土于花园庄东地的H3甲骨坑,其中有1583片甲骨。与之前两次发现显著不同的是,这次甲骨并非商王占卜留下的,而是贵族“子”留下的,也被称为“非王卜辞”。这位“子”受商王武丁的命令攻打召方,并且被派遣和妇好一起去种植麦子。花园庄村位于小屯村南,也属于宫殿宗庙遗址的范围。殷墟博物馆建有“子何人哉”与“长从何来”两大专题展厅,集中展览了花园庄东地的出土文物。
“亚长”铜觥,“长”又是何人呢?花园庄东地又一次著名的考古发现,是2000年出土的M54亚长墓。亚长墓出土了570余件随葬品,其中包括青铜器200余件、玉器222件、骨器60件。更为难得的是,亚长的遗骨保存完好。学者根据对亚长牙齿的检测,发现他并非殷墟土著,而是来自河南东南边的一位国君,他臣服于商王并战死在疆场。河南鹿邑出土了西周初年长国贵族墓,长国可能就是亚长的封国。商代人名、地名、国名往往不分,亚则表示武官身份。
“亚长”牛尊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中,名气最大的遗迹还得数妇好墓。殷墟的王室陵墓通常位于王陵遗址区,唯独妇好墓位于宫殿遗址区内。所以在殷墟王陵被普遍盗掘的情况下,妇好墓成为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出土了近2000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包括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等,还有海贝6800余枚、殉人16具及殉狗6只。其中就有“司母辛鼎”“妇好铜钺”等青铜器,证明了墓主就是司母辛,也就是妇好。
“妇好”其人也见于甲骨文中,她是商王武丁的王后。甲骨文记录了她多次领兵作战,其中有一次,妇好率领士兵13000人攻打羌方,这是甲骨文记录商人出兵最多的一次战争;还有一次,妇好与武丁一起进攻巴方,妇好在西边设下埋伏,武丁在东边迎战敌人,敌人战败,开始撤退,却落入妇好包围圈中,这是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录的伏击战。此外,妇好还主持过祭祀活动,最终因为难产而死。通过这些记录,从而也就确定了墓主身份与墓葬年代。
妇好墓出土的相当一部分文物现藏于中国考古博物馆,其他有的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等。
王陵及其他发现
殷墟王陵发现于1934年,是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王陵分为西区与东区,其中西区有八座大墓,东区有五座大墓,此外还有2000余座小型墓葬及祭祀坑。大墓都由墓道与墓室构成,呈“亞”、“中”、“甲”字的形状,不同墓葬形状表现墓主不同身份,这种形制一直影响到了后世。殷墟王陵遭遇严重盗掘,随葬品大多不见踪影,但也残留了一些,最有名的就是M260“甲”字形墓出土的司(后)母戊鼎,是已知我国古代体量最大、体重最重的青铜器。
洹北商城发现于1999年,严格说,洹北商城不属于殷墟,因为它是早于殷墟的一处商代都邑遗址,但也被纳入广义的殷墟范围内。它的城址呈方形,与殷墟相连而又有所重叠。至于洹北商城对应历史文献中的哪个商朝都城,有学者认为是盘庚迁殷的都城殷,有学者认为是商代中期商王河亶甲的都城相,还有学者认为可能先后包括相、殷。考虑到相在安阳是唐宋之后的说法,所以洹北商城更可能就是殷,但从武丁开始就废弃了,故比殷墟年代略早。
殷墟比较重要的遗迹发现,还有1990年在郭家庄西出土的M160亚址墓,亚址墓保存也比较完整,出土了349件随葬品,其中有288件青铜器,之中又有230件兵器,包括戈、矛、镞、钺、大刀等,可以看出亚址非常热衷军事,而他正好也是一位武官;还有2004年在大司空C区出土的M303马危墓,马也是一种军事职官,其中有一件折肩青铜尊,出土时尊口还覆盖着中药短梗南蛇藤。亚址墓与马危墓的出土文物,在殷墟博物馆也有展出。
1959年,殷墟后冈遗址发现了一个殉葬坑,这个坑非常特别,呈圆口直筒形状,与常见的长方形竖穴墓不同。坑中央出土了一件青铜“戊嗣子鼎”,是目前殷墟出土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的,共30字,记录了商王赏赐给戊嗣子二十朋的贝,戊嗣子为纪念这件事,制作了这件祭祀父亲的鼎,铭文末尾还记录了他的族徽“犬鱼”。有学者认为墓主戊嗣子获罪被杀;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后人祭祀留下的遗存;还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埋葬方式。
殷墟比较重要的遗物发现,还有2005年安阳殷墟M11“中”字形大墓出土的一件甲骨,这是我国现存唯一一件文字镶嵌绿松石甲骨,说的是在壬午这一天,商王巡视到召塞,之后进入麦麓田猎,捕获到一头兕,将兕骨赏赐给亚。近代学者商承祚的《殷契佚存》收录了两件雕花镶嵌绿松石的甲骨,提到的则是商王将兕骨分别赏赐给宰丰和寝小。看来,这应该是同一次活动,随行的亚、宰丰和寝小为了纪念这件事,都在自己的兕骨上刻文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