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饭前,我们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中华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9年11月16日,中国文字博物馆一期工程于建成开放。2022年11月16日,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于建成开放。主要包括宣文馆、徽文馆、博文馆等主体建筑和汉字公园,是一个主题鲜明、功能完备、风格独特的现代化文字文化中心园区。
宣文馆、徽文馆、博文馆俯视效果犹如汉字的“合”字,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理念;其中,宣文馆专题陈列“一片甲骨惊天下”和基本陈列“中国文字发展史”向公众全面展示了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变历程;徽文馆专题陈列“汉字民俗”“字书琼林”“书苑英华”选取文字发展历史中的亮点和重点,进行深度诠释,更加立体地呈现文字文化的整体形象;博文馆专题陈列“字里乾坤”通过汉字演绎过程体验,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
汉字公园位于博物馆东西两侧,包括“汉字之源”“汉字之变”“汉字之趣”“汉字之美”“汉字之韵”“汉字力量”六个汉字文化展示园地。
中国文字博物馆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以详实的资料、严谨的布局、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古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
同时,以古汉字符号为独特视角,反映东方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性和学术型双重使命。
建成后的文字博物馆通过文物陈列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展示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现古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以及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
该馆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
其中,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一展厅主要介绍汉字的出现及其演变。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几种古老的表意兼表音的文字,如西亚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印度的哈拉伯文字等,他们是早期文明的重要标志,但由于种种原因,均被历史淹没,唯有中国的文字以其与时俱进的品格与博大宽容的胸怀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二展厅主要介绍金文的出现及发展。所谓金文,即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的总称,金文应用的年代有1200多年,在众多的先秦文字中,金文文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秦用小篆统一文字前1000多年间中国文字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三展厅主要介绍隶书的发展及演变。隶书以其实用性强,易于书写的特点,在汉代取代了小篆的地位,成为主要字体。两汉四百余年间,书法由隶分变为章草、楷书、行书。书体的不断变化使汉字书法艺术不断发展,给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鲜活的灵气与勃勃生机。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四展厅主要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字及发展。包括我国20多个民族不同程度地使用本民族文字,在现行民族文字中,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使用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民族文字,这些文字的文献和文物为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资料。
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五展厅主要介绍文字载体的发现及演变。人类早期通过结绳篆刻等方式传达信息,但还没有形成文字的概念,后来在龟甲兽骨上刻写,甲骨文开始出现。在殷商时期,文字大量篆刻在陶器玉器青铜器上,开始逐渐走向成熟。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人类开始自书编纂。到20世纪70年代,汉字进入计算机时代,使汉字信息处理技术从无到有。
此外,还有互动与影像厅,利用互动和影像的方式让人更直观地了解到我国文字的发展及演变;特别展厅,主要展示各类书法及书法介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