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谁是病人——精神科医生手记》序(学弟修改稿)

已有 496 次阅读 2024-3-29 11:15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按: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风格,这是因为他们经历、关注与表述习惯的差异。

曾经,我为多人的著作写过序言。其中,有两次记忆深刻:一篇是洪钧老师的“《赵洪钧说<周易>》序”(图1-6,之前还为他写过“《内经时代》再版序”),一篇是学弟的这篇“《谁是病人——精神科医生手记》序”,都被他们修改的面目全非。

这两本书,都是涉及我力所不及勉为其难的内容。难怪,很多序言都是作者的代言,因为只有他们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需求。下面是学弟大幅修改后的序言,确实精彩了很多:

我与学弟大学毕业后在不同的城市发展,我搞内科,他却去了精神科。我们如同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平时鲜有交集,真正密切接触竟然是在将近半个世纪的退休之后。

去年3月,我构思了一本《30种重大疾病:认识与干预的重大转折》(至今尚未完成),想起了与精神疾病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学弟,想邀请他撰写与精神疾病相关的章节。拜互联网所赐,通过微信我很快联系上了他,于是我们的交流多了起来。

他开始表现得有点为难,称平时并无这方面资料的积累,但还是答应试试。他试写了几篇,的确和我的思路相去甚远。我计划写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但他却“义无反顾”地向着科普方向走去,他认为专业书籍读者面太窄。如其写那种一出版就可能被束之高阁,只有少数专业人员才有兴趣翻阅的专著,不如写一本既能传播知识,又喜闻乐见的科普读物。于是我建议他独立成篇,另出一书。仅过了1年多时间,就有了他的这本精彩的《谁是病人——精神科医生手记》(以下简称《手记》)著作。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市面上涌现出了大量各具特色的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科普读物,但学弟的这本《手记》无疑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他以三十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的这本书,不仅可供专业人员的参考,也因其深入浅出、形象深动的叙事风格,广博深邃的思想,将成为广大心理学爱好者上好的启蒙读物。

读书时我便了解学弟对哲科知识很感兴趣。从《手记》中可看到他在这方面的深厚造诣。他的很多论述,已经超出了医学的范畴,站在社会学,乃至哲学的高度,引人深思。例如对抑郁症,他不仅介绍了这个疾病从“罕见”到“流行”的演变过程,还鞭辟入里地分析了现今“抑郁症”泛滥成灾的重要原因。他认为当下普遍存在将社会心理问题疾病化的倾向,并指出这种倾向给社会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他特别是指出当下儿童精神疾病领域存在众多误区,如多动症、孤独症等,说他的观点警醒世人一点也不夸张。他对神经症、癔症及失眠症这类疾病的论述,令人耳目一新,看后有种可让此类病人“不药而愈”的感觉。

他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经历,让他的许多见解具有国际视野。他对精神疾病的诊断流程、司法鉴定,自杀犯罪等问题的讨论,令人眼界大开,发人深省。

《手记》分上、下两篇。上篇是他独特的笔法对常见精神疾病所做的科普介绍;下篇讲叙的是心理咨询案例。每篇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情节生动,引人入胜。但读后总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我问他,后来那些案例中的主人公都怎样了?他很无奈地告诉我,他们大多“依然故我”。我不免产生疑惑:“那心理咨询的意义又何在呢?”不料他反问我:“你医治过的病人现在情况如何?会不会因治疗无效而否认治疗的意义呢?”没等我回答,他又说道:“人们常将心理咨询师误以为是治病的‘医生’了。其实,心理咨询师不是医生,他们不看病。很难确确地描述心理咨询师究竟是什么。非要下一个定义的话,我更愿意说心理咨询师是‘心灵陪伴师’。那些以‘心灵导师’、‘心理健康指导师’自诩的人都属‘井底之蛙’之辈。”他认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作用经常被有意无意地夸大了,他对高收费的心理咨询非常反感,他反对用心理咨询理念进行教育孩子……透过他的每一个案例,都能感受到他睿智、不随波逐流的思考。在当今这个纷杂喧嚣现实中,他的许多观点都能给人带来灵魂拷问般的震撼。

他最初涉猎心理学因为受精神科医生身份的影响,大家普遍地以为精神科医生自然就应该是心理咨询师。深入学习后才明白,精神医学和心理咨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和技能体系。但这种误解却让他误打误撞地走入了心理咨询的殿堂,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较早走入心理咨询领域的学者之一。他曾在报刊杂志上写了很多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文章。可若干年后,他却发现人们在这个领域走过头了。特别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心理咨询的理念与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存在严重的冲突,加上独生子女家庭环境、泯灭人性的高压教育体制、如潮水般汹涌而来计算机、网络文化冲击,他非常担心,新生代的孩子们可能会成为垮掉的一代。他曾辅导过近万例家庭,计划在本书之后再写一本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希望在这方面再尽一点余力。

这就是我认识的学弟。不善交际,甚至有点“社恐”,却从事了与人“交心”的职业;整天埋头于书本,却操着天下社稷的心。他写的书,乐而为序。

1

2

3

4

5

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27411.html

上一篇:[转载]皮囊之下——解剖学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星言星语与星月(318):奶奶生日快乐!
收藏 IP: 223.74.153.*| 热度|

4 马臻 尤明庆 宁利中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