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稷下学宫遗址确认:孕育“百家争鸣”的世界最早官办高等学府

已有 1364 次阅读 2023-9-22 17:34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博客资讯|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22-02-26 22:11

近日,经过五年的考古发掘,“寻找稷下学宫”考古项目获得重大突破,经专家认证,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正式被确认为稷下学宫遗址。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稷下学宫考古项目领队董文斌介绍,该建筑基址群东与齐故城小城相接,南宽北窄略呈直角梯形,东西约210米、南北约190米,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现在已发掘2000平方米,共发现四排建筑基址,建筑基址群和后来的古代太学布局相类似。对基址下的土层进行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为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90年,这个年代正好略早于齐桓公时期,与文献记载的时间也很吻合。

稷下学宫于公元前374年由齐桓公在位时开办,因其位于临淄稷门之下而得名,存续达150余年,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是一个具有研究院、大学堂、施政咨询等多种性质的机构。

据史料记载,当时各学派在此地交流荟萃,展开了著名的“百家争鸣”。最兴盛时,这里云集了儒、道、法、农、名、兵等各家各派有影响的学者,孟子、荀子、邹子、慎子、申子等名家学士都曾聚集在此讲学思辨、思想碰撞,为后世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奠定了深厚悠远的思想文化基础。

十六国时期南燕国临淄人晏谟撰写的《齐地记》所载:“齐城西门侧,系水左右有讲室,趾往往存焉”“临淄城西门外,有古讲堂,基柱犹存,齐宣王修文学处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淄水》中也提及:“系水傍城北流,迳阳门西,水次有故封处,所谓齐之稷下也。”


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的考古勘探工作自2017年起便开始开展,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齐故城大城及小城西侧进行了大规模的详细勘探,通过五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可知,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为整个齐故城西墙及南墙外侧唯一一处战国时期高等级的院落式建筑群。“考之历史上所办官学皆附属于政治中心,往往处于国家中枢的西侧,因此稷下学宫不会建在荒郊的稷山山下,只会处于齐故城附近。”山东博物馆馆长郑同修说。

除此之外,战国末期齐国铸币的遗存、基址下叠压战国中期的灰坑以及出土兽骨的测年结果都印证了时代的吻合性;建筑布局、基址形制以及出土城墙文物上的花纹都能证实其为稷下学宫建筑规制;铸币工具的保存显示此处为封闭区域且受国家控制,也作出了旁证。从地理位置、年代、建筑格局、规格等各方面分析,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均与文献记载的稷下学宫相符合,因此,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判定其为稷下学宫所在。


稷下学宫的“大门”已被缓缓打开,但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更深入地探索。“我们现在的发掘工作只能作为稷下学宫考古项目的开端,完成全部考古发掘工作预计还需要一段时间,接下来将进行更为深入、详细的勘探和发掘。”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说,2022年,我们将继续对南门进行完整揭露,并寻找西墙垣和北墙垣,还将发掘遗址内建筑基址,进一步探明这些建筑的具体用途。

郑同修表示,考古是一项长久的工作,针对齐国的考古已经有 80年的历史,发掘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做好考古遗址和文物的保护及展示利用,让考古发掘古为今用。以“变革、开放、务实、包容”等为精髓的齐文化影响至今,作为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齐文化也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着最为宝贵的文化滋养和精神动力。稷下学宫遗址的确定,对研究中华文化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稷下学宫的出现,与西方的柏拉图学院共同展现出人类早期文明的智慧之光,郭沫若也曾高度评价其“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跨越千年岁月,我们再次触碰到了历史,一起来感觉中国最古老的文脉吧!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赵秋丽 冯帆 通讯员刘玉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03461.html

上一篇:[转载]周小明:稷下学宫——世界上的第一所高等院校
下一篇:[转载]梁二平:临淄稷下访学宫
收藏 IP: 120.229.6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