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王瑞文:《一位精神科医生的独白》(30)——人格障碍

已有 1746 次阅读 2023-6-8 16:14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人有姓氏,以别血亲、门第;有相貌、血型、基因等,可标识每个个体。那么,是否存在一种东西,可以代表一个人的认知行为模式,一看就知道他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内向或外向呢。性格就是具有这种功能的标签,可以清楚地标示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所以将性格比作一个人的心理名片十分形象贴切。

最早对性格进行系统性研究的非希波克拉底莫属了。希波克拉底在探索疾病的特征和成因时提出“体液学说”,顺带提出了一套最早的性格分类理论,2000多年来一直被医学和心理学奉为圭臬。他认为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组成的。这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比例不同,形成了人的不同性格:血液较多者为多血质,多血质者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粘液较多者为粘液质,粘液质者性情沉静、动作迟缓;黄胆汁较多者为胆汁质,胆汁质者性格性情急躁、动作迅猛;黑胆汁较多者为抑郁质,抑郁质者性情脆弱、动作迟钝。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希波克拉底的性格分类只是对情绪的稳定性和动作的灵活性这两个因素的强弱的组合(见表1)。我们知道,这两个因素的强弱主要由遗传和体质条件决定,而现代心理学认为个人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等后天因素也会对性格的形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习惯上将希波克拉底的学说称为气质类型学说。现在的性格概念中包含更多的人文因素,如文化习俗、兴趣爱好等。

表1 四种性格的分类表



情绪的稳定性




动作的灵活性

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抑郁质

人格也是一个与性格十分接近的概念。一般心理学所说的性格中不包含道德观,任何性格,不论是内向沉静还是外向活泼,只要不过度极端,都是健康的,没有好坏贵贱之分。但人格则是加入了道德评判的个性特征,因此,人们可以用“高尚”、“卑贱”来形容某人的人格。退休前常有年轻的来访者找我,希望改变性格,使其变得外向一些。我会用下面的比喻和他们交流:“有一只性格外向的猴子走进玉米地,看见有那么多玉米,非常兴奋,蹦蹦跳跳地掰了许多玉米,最后它一手拿着一个玉米开心地走出了玉米地。又有一只性格内向狗熊来到玉米地,看见玉米也很开心,于是一屁股就坐了下来,大口地吃了起来。吃饱后就摇摇晃晃满足地走出了玉米地。你更喜欢猴子还是狗熊的性格?”猴子掰得开心,狗熊吃的满足,来访者有喜欢猴子的,也有喜欢狗熊的。我会继续问:“假如我要强迫猴子坐下来安安静静地吃玉米,而让狗熊蹦蹦跳跳地去掰玉米,那结果会如何?”大多来访者会质疑:“那怎么可能!”我挖的坑就在这里等着他们:“的确,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你们还相信我能够改变你的性格吗?”

如果来访者有兴趣,我会继续和他们探讨性格的价值取向问题。性格虽然没有道德上的高低贵贱之分,但却带有文化烙印。例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更加认同的是内向性格。提倡“讷于言而敏于行”,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但在当今,少言木讷无异于无能。只有那些口若悬河、口吐莲花的能言善辩者才能成为当世英雄。但文化又是“流行”的,说不定若干年后,宅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意识,人们会惊奇地发现木讷的高仓健又回来了。笔者以为,顺乎自然,守住道德底线,做本来的自己,自我认同的就是最好的性格。

笔者也注意到,只在相关的学术文献中对性格和人格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在一般性的文献中这两个概念经常混用,不分彼此。

20世纪以来,相继出现了很多用现代医学和心理学概念建立的性格分类学说。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前苏联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艾森克的心理特质理论。他们虽然使用了不同的术语,但其分类结构与希波克拉底的气质类型一一对应(见表2)。可见他们的理论总体上并未走出古典理论的窠臼。

表2 几种气质分型对照表

创建者

分类因素


性格类型



希波克拉底

情绪的稳定性和动作的灵活性

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抑郁质

巴甫洛夫

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

活泼型

兴奋型

安静型

抑制型

艾森克

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

稳定外向型

不稳定外向型

稳定内向型

不稳定内向型

现在人们早已不满足于这些简单的、经验性的性格分类了。统计学的应用,使得性格测验变得更加科学精准。《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就是两个成功应用统计分析编制的人格测量工具。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是由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瑟韦和麦金力于40年代制定的,迄今应用最为广泛、最具权威性人格测验量表。编制者从一千多个项目中,用统计学方法筛选出550个题目。共分为10个临床量表和4个效度量表。10个临床量表分别为: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病态、男性化-女性化、妄想狂、精神衰弱、精神分裂、轻躁狂和社会内向。该测验的确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的人格特征,为精神科临床和司法鉴定等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但它似乎隐含这样的假设: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倾向。大多分量表都是以精神疾病名称命名。但是,性格测验量表不是临床诊断工具,不具有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功能。《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的这种做法必然导致精神疾病诊断被不恰当滥用。在操作上,回答完五百多个题目大约需要两个小时,长时间答题疲劳会影响测验质量。由于存在这些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测验的实际应用。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1947年根据他的人格特质理论编制的人格检测问卷。他从4500个用来描述人类行为的词汇中选定171项特征名称,让大学生应用这些名称对同学进行行为评定,再运用因素分析,最终得到16种人格特质。卡特尔将这16种特质视为人格组织的基本构成,它们分别是: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从特质的命名上就可以看出,作者刻意回避了精神疾病名称,这使得该量表的应用只能游离于精神医学领域之外,但在心理咨询、人事管理和求职指导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精神医学,人们关注的重点不在正常人的性格类型,而是偏离正常的少数群体。他们虽然没有符合精神病诊断的症状,但他们的行为方式常常会给他们自己或他人带来痛苦或伤害。例如,电视连续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主人公安嘉和,因为怀疑妻子而长期对其实施家庭暴力。又如,希腊神话中的美男子纳西索斯,因为爱上自己水中的影子,终日对着倒影陶醉,最终溺水身亡。在精神医学中将他们定义为人格障碍者,他们是行走于正常人和精神病人之间的边缘人。

人格障碍的表现各式各样,包括偏离性人格障碍、非典型人格障碍、分裂性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焦虑回避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等。由于临床上很难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所以现在国际上已不再强调其分型,只在总体上将其定义为一种明显偏离正常、且难以适应现实环境的人格模式。心理学上通常将人格定义为在先、后天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相对固化的个体心理特质。人格之于个体,犹如山川地貌,历经岁月刻蚀而成,根深蒂固,难以更改磨灭。因此,人格障碍的治疗也是十分困难的。精神科医生基本上都持放弃的态度,认为现有的抗精神病药物对他们无效。但有许多心理医生仍坚持认为长程系统的心理治疗有效。和中医相信只要辨证施治正确,没有治不了的病一样,心理医生同样也相信,总能找到一把心灵的钥匙能够打开人格障碍者的心扉。

笔者的印象是大多人格障碍者随着年龄增大,社会适应性会有所改善。但很多反社会型人格、边缘型人格、爆发型人格、偏执型人格者是刑事犯罪的高发群体,他们中很多会在监狱里安度晚年。分裂性人格、偏离性人格、非典型人格等最终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的概率明显高于常人。强迫型、焦虑型、自恋型等人格等多数会孤独终老,难得有人愿意与他们相伴生活。食尽鸟投林,大家各归其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91028.html

上一篇:王瑞文:《一位精神科医生的独白》(29)——心意之病(癔症)
下一篇:王瑞文:《一位精神科医生的独白》(31)——孤独症
收藏 IP: 120.229.67.*|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6: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