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来源:世界科学(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2022年11月2日16:53
类风湿性关节炎困扰着全球约1%的人口。它通常发生于指、腕处,会使关节发炎、疼痛和肿胀,甚至可能导致关节功能丧失、长期慢性疼痛、关节畸形和损伤等问题。不过诱发此病症的原因尚不明确。
近期,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分校的研究团队于《科学》(Science)杂志报道了他们刚刚发现的类风湿的罪魁祸首:肠道内的细菌。
论文第一作者梅根·克里斯韦尔(Meagan Chriswell)撰文科普类风湿,并介绍了自己团队的成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作意味着免疫系统开始攻击机体自身,本该对抗外来病原体的抗体反倒向关节发难。
“引发类风湿的抗体起源”长期以来都是科学家聚焦的前沿。一些研究显示,此类抗体可在类风湿症状出现前的10年里,就在口腔、肺部和肠道等部位形成。但直到现在,研究人员仍不清楚为何会在这些特定地方发现抗体。
肠道免疫殃及关节
鉴于类风湿相关抗体存在于肠道,而微生物组又遍布肠道,因此我们想要搞清楚,是不是某些肠道细菌激活了类风湿的免疫反应?
我和同事推测,这些抗体本是为了攻击细菌的,但当它们扩散至肠道外,就会祸及关节。
要确定答案,先得确认类风湿抗体针对何种肠道细菌。
我们从一部分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险的人群处收集粪便细菌,并将其暴露于抗体,进而分离出那些只与类风湿抗体发生反应并结合的细菌种类。
我们发现,在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或产生了可致此病的抗体的人群中,大约20%的肠道内存在一种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下的新菌种,并将其命名为“Subdoligranulum didolesgii”。
在北美印第安切罗基族的语言中,“didolesgii”意为关节炎或风湿病。如此命名旨在致敬少数族裔学者对科学的贡献,并强调一个关于类风湿的科学事实:它对原住民的影响比其他人群更高。
由于过去从未在健康人粪便中检测到Subdoligranulum didolesgii,所以目前尚不清楚这种细菌在人群中的流行程度。
我们还发现,这些细菌能激活患者体内的T细胞。T细胞可驱动炎症反应,并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
抗生素可能治不了类风湿细菌
鉴于上述发现,再加上Subdoligranulum didolesgii只存在于类风湿患者肠道而非健康人肠道的事实,我们推断,这种类风湿细菌可能正是激活免疫系统的罪魁祸首,而激活后的免疫系统却将矛头对准了关节。
当然,我们尚不清楚类风湿患者为何会对Subdoligranulum didolesgii产生免疫反应。
人体肠道内会发生许多免疫反应,不过它们通常独自盛开,不会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然而针对Subdoligranulum didolesgii的极强肠道免疫反应,却能绕过肠道的“防火墙”,让指腕关节感受抗体的酸爽——小鼠实验足以证明这一点:
我们给实验小鼠口服Subdoligranulum didolesgii并监测其反应,在14天内,它们的关节遭遇抗体攻击,出现肿胀情况。
我们团队的下一个目标是探究这种类风湿细菌在人群中的流行程度,并测试它们在肠道中的出现会否导致健康人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
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不太可能用于治疗类风湿。一方面,它会将肠道内的有益和有害微生物一并打击;另一方面,一旦免疫系统开始攻击关节,清除细菌可能于事无补。
当然,我们相信Subdoligranulum didolesgii会是开发类风湿防治工具的切入点,也是一个全新的思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