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藏龙岛散人:风雨云架桥

已有 1611 次阅读 2022-8-2 12:22 |个人分类:谈情说爱|系统分类:生活其它|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藏龙岛散人微信公众号,2017-08-11

老湖美西墙外的小巷,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云架桥。

武昌的雨季很漫长,每逢春末夏初的时节,阴晴不定、雨水淅沥。特别是云架桥,总是凉嗖嗖的、湿漉漉的,一副从来没有被晾干过的样子。

云架桥是一条老旧的古巷,究竟有多老,现在已不可考。如同一个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年龄多半是扑朔迷离的。倘若,根据武昌城的历史来推算,至少存在了600余年。

“云架桥”的称呼,大约始于清初。

它横贯武昌古城的东北角,南起忠孝门,穿过粮道街(古称巡道岭),翻越棋盘山,北抵昙华林,全长约一华里路(500米)左右,几乎与城墙并排而行。

古代的货物运输多依靠水路,武昌的城墻根也辟有“水城门”,或称“水闸”,以方便船只的出入。忠孝门(小东门)附近有数个水闸,其中的“龙王闸”下有一条小河,主要是作为运粮船的通道,连接至城外的沙湖。

人们在小河上架起了一座桥,地点在昙华林附近。起初为木桥,后改为砖石结构的单拱桥,长约15米、宽约8米,桥面用麻石条铺设。

那时,古城中树木繁茂、河水清澈,小石桥也掩映在一片葱茏之中。每日早晚,常有水汽缭绕、云遮雾障,看起来好像是祥云作架、白雾为桥,遂被吃瓜群众喊为“云架桥”。

云架桥自诞生之日,便与风雨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的雨水总是比别处下的多,下的时间也长,仿佛整年累月都笼罩在风雨中。

说起来也奇怪,与喜欢嚣张、豪放不羁的粮道街相比,近在咫尺的云架桥,显得特别地恬静、内敛和腼腆。尤其在八、九十年代,灯火阑珊、人迹稀少。

偶尔,在细雨纷飞的黄昏里,遇上一个撑着雨伞的姑娘,会引起一阵莫名的遐想与惆怅。

云架桥离棋盘街小学与武汉中学不远,老湖美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和家属们买菜,将原南边的通道封闭,在西侧围墙上开了一个门洞。

不料歪打正着,被城管挂上了“华中村70号”的门牌。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东大门却是“中山路374号”,老湖美到底是个什么鬼,吃瓜群众竟然傻傻地分不清了。

此后,步履蹒跚的老人,活蹦乱跳的孩子,在这扇小门中穿流不息、摩肩接踵。色彩斑斓的花布伞、红红绿绿的雨衣和人们的笑语喧哗,让云架桥渐渐地变得热闹起来。

前几年,为了配合昙华林艺术区和某双年展,在云架桥北边的绘画楼旁,又开辟了一座大门,史称“西门”。

此门由环艺系著名的“七星设计公司”所设计,筑门材料使用了锈迹斑驳的钢板,上面被打了无数莫名其妙的孔洞,在云架桥风雨的侵蚀下,显得陈旧不堪,年代久远,给人一种沉重的历史感。

的确,“西门”大约开通了几个月,便永久关闭、变成历史。这样叼的设计,满满的都是套路。

云架桥对于老湖美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生活的捷径,而且是连接“南校区”的一条纽带。

宝宝们不禁疑惑了,听说过“老校区”,哪里又冒出了个“南校区”咧?

所谓南校区,是距离老湖美约二百多米的一块“飞地”,大约有十来亩的面积。

2002年后,老湖美逐渐地人丁兴旺,房子越来越不够用。恰好此时,湖北印刷厂面临倒闭,学校便斥资将它整体地买下来了。由于这里在云架桥的最南端,遂被命名为“南校区”。

紧接着,学校又大兴土木,对它原有的旧厂房和办公楼进行了大规模的装修施工,方案也是由“七星设计公司”操刀的。

螺蛳壳中开道场。

七星的设计方案,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使用了西方古典建筑的元素,把一个破旧的场地,改造成一个复古风格的院落。

除了红灰相间、亮丽统一的外立面,还有高高在上的地台、天女散花的喷水池、错落有致的阶梯和凸凹起伏的阳台……,仿佛是欧洲的古城堡,从天而降、惊艳登场。

南校区换上新马甲后,摇身一变、具备了妥妥的艺术范儿。在云架桥的陋街陌巷之中,越发的新清,撩人情怀、引人注目。环艺系、雕塑系、版画系、附中部和研究生部等陆续地搬入,男生宿舍也迁移过去了。

顿时,狭小的空间里热闹非凡,时常高朋满座、人声鼎沸。最重要的一点,这里没老师居住,不用小心翼翼,不怕隔墙有耳。到了夜晚,院子的大门关上后,便成了学生们自由放肆的世界。

闷热的夏夜,男生们爬到屋顶的平台上纳凉。突然间,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大家兴奋地脱了个精光,在风雨中跳跃打闹、欢歌笑语。

尤其是,空气中弥漫着雄性荷尔蒙的味道,惹得女生们有事没事也要跑过去,在院子的中央晃悠一下,挤眉眨眼、搔首弄姿。

南校区,老湖美的ー个“世外桃源”。

云架桥下雨了,且大雨滂沱,连日不断。雨水顺着山坡,向着街道的两端流淌。

2010年前后,藏龙岛校区建设完毕,随着老湖美各个系部陆续地迁移,南校区也人去楼空。据说,它被打包出租给了一家文化公司。

曾经在这里学习过、生活过、甚至热恋过的同学,默默地各奔天涯、已然分手多年。

人生的路,总是只能一个人走。

那些相约同行、发誓海枯石烂的人,虽然渡过了南校区的风雨,终究会在云架桥的路口散失,如同晚风拂过衣襟、冷雨打湿诺言。

又是一个雨季,凉风徐徐,淫雨潇潇。

整个云架桥都沉浸在斜风细雨中,新铺的柏油路面,也被雨水洗刷得分外明净。

老湖美的西墙头上,伸出了许多嫩绿的新枝。有的是梧桐叶,有的是樟树叶,在风雨中轻轻地飘落;还有争研的小花和细碎的竹叶,似乎也在伤感地摇曳。

曲终人散、人走茶凉,小巷中隐约地透露着一种无奈与凄凉。

云架桥,总在风雨中。

“云架桥呢,又是武昌最清静的所在,所以我决定搬了去。”出自老舍的文集《老舍自传》中的第二节“在武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49703.html

上一篇:[转载]纪念文华公书林诞辰110周年
下一篇:文学院的素影
收藏 IP: 120.229.5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