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第一次误会
早几天,在“武昌花园山的故事(2)”中,我提到了文华书院的女生宿舍“颜母室”:该建筑1901年由美国人建造,1903年建成,三层砖木结构,现为湖北省中医院职工宿舍14号楼,平面呈扇形,外墙为红砖清水砌筑,其他为木构,三重弧线坡屋檐,颇为独特(图1)。其实,不光上述说法是错误的(诸多介绍昙华林的文章持此说),湖北中医药大学“昙华林校园旧日时光展”中也是如此。
图1 湖北中医药大学“昙华林校园旧日时光展”中的“颜母室”(14号楼)介绍
我为什么关注14号楼?因为1981年秋天的某日,大学四年级的老班长林兄带着我去拜见张仓祥老院长。因为在暑假,我意外地获准进入教师阅览室,通读了余云岫(1879-1954)的《医学革命论》三集,并写了“余云岫及其《医学革命论》”的读书心得。听林兄介绍,在1951年美国天主堂圣约瑟教会医院更名为湖北医院时,曾经在抗战时期就担任过少将军医(耳鼻喉科)的张仓祥就是院长;1961年3月湖北医院与湖北省中医学院合并为湖北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时,他由省卫生厅任命为学院副院长兼中国医学科学院湖北分院第一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并主持工作(副厅长曹冰清兼学院院长,并代职病休),直到1977年11月才被改任革命委员会顾问(退居二线)。而且,他还是张难先(1873-1968)的女婿,他的夫人是当时中医学院卫生科的科长。
张难先是中国近代史的名人,他反清、反袁、反蒋而拥共,从花园山的日知会到辛亥首义告成,曾经登过满清政府的监狱,反对过袁世凯复辞,在广州南方国民政府屡任要职,当过南京国民政府的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也被蒋介石聘任过上将国策顾问。1949年春。张难先极力反对华中“剿总”白崇禧,积极与中共地下党组织配合,粉碎了白逃跑前破坏武汉的阴谋,使“九省通衢”免遭破坏,武汉得以和平解放。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及常务委员会委员。到2009年,被选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荆楚英雄模范人物”(见武昌区志(下)-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
那时候,已经退居二线的张仓祥老院长就住在14号楼的二楼。我向他介绍了自己的读书体会以及文章的大意。他慈祥地告诉我:余云岫是个敏感人物,他的是非功过不能仅凭一套书就能够说明白的,还要充分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中西思潮以及各种现实问题。尤其在中医学院这样的环境下,你一个青年学生最好不要碰这样的敏感话题。临走时,他留下了我的文章。几天后,林兄通知我去取文稿时,他指出了几个明显的错误后再一次告诉我,获得扎实考证之前不要涉及这个重大的历史问题。我明显感觉到,他对余云岫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与当时的流行观点并不相同,这也是林兄推荐我们认识的缘由。如今,张老院长也已经离开了我们很久,但那栋房子里与他的亲切会面却一直伴随我的回忆。
我进一步查找“颜母室”的文献资料,发现华中师范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刊载了沧海一粟的文章“颜母室的来历”,以及其他几处相关文献,它与如今的14号楼存在很大的差别(图2左)。仔细比对之后,想起来它正是我1999年离开母校时尚未拆除的15号楼(图2右)。而且,还附有1935年华中大学女子篮球队的合影照(图3)。
图2 真正的颜母室(左图为上世纪30年代,右图为90年代)
图3 1935年华中大学女子籃球隊
图片自刘炜科学网博客: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87371-965269.html。女子篮球队合影于8号楼旁,右后角是“多玛堂”
02 第二次误会
15号楼为什么叫“颜母室”?我到网上搜索,原来孔子的母亲称之为“颜母”,而且还有一段关于“颜母”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上,孟母受到普遍尊崇,后人把她与刺字“精忠报国”的岳飞母亲、三国时期的徐庶母亲,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贤良三母”,孟母位居其首。
但近年来,孔子的母亲“颜母”崭露头角,一些国学人士提出了拍摄纪录片《孔子母亲颜徵在》的建议。因此,我把“颜母室”的来源误解为孔母,因为 “孔子学院”已在全世界开花结果,孔子的母亲自然要“母以子贵”(图4-5)。
图4 孔子的母亲颜徵在的大理石雕塑
图5 颜如玉影像文化传媒为颜徵在谱写的歌曲
颜母(为何没有称之为孔母,可能有难言之隐)即颜征在,是春秋时期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母亲,也是孔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颜征在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她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就是培养造就了至圣孔子。
《孔子家语·本姓解》记载了孔子之父叔梁纥向颜氏家族求婚和颜征在应婚的“史实”:“叔梁纥,虽有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征在。颜父问三女曰:‘陬大夫虽父祖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今其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吾甚贪之。虽年长性严,不足为疑。三子孰能为之妻?’二女莫对,征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遂以妻之。征在既往,庙见,以夫之年大,惧不时有男,而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傅永聚教授的研究成果显示:
代姐出嫁,既反映出颜征在的孝心,即解除父亲当时面临的“二女莫对”的尴尬,又显示了颜征在在婚姻选择上的眼界和勇气。不幸的是,颜征在在小孔丘三岁时丧夫,成了单亲母亲,此后她或从事纺线织布或从事为人洗衣谋生,含辛茹苦将儿子抚育成人,并使儿子最终成为深刻影响中华文化精神的首位思想家,这些无疑都足以昭示颜母本身就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
研究者论证了颜母的光辉业绩:其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她为了改变孩子的成长环境,从居住于乡下的鲁源村搬到“周礼尽在鲁矣”的城里。因叔梁纥去世后,大家庭中关系复杂,鲁源村又远离鲁都中心,对幼小孔子的成长与教育显然十分不利。于是颜母便带着儿子离开夫家,前去鲁都。其二,选择正确的教育内容。颜母作为孔子的第一任老师,亲自施教。由于他们的居处与宗府不远,每到祭礼,颜母都想办法让孔子前往参观,“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颜母成功地将儿子的学习兴趣聚焦在前代尤其是文王周公留下的礼乐文明上,奠定了孔子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志向和能力。其三,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小孔丘到上学年龄时,由于家境贫寒,颜母无力送他到正规学校读书,在亲临施教礼仪的同时,让儿子在“少也贱”的艰苦条件下“多能鄙事”,养成了“入太庙,每事问”的习礼传统。因此,颜母对孔子性格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忍辱负重,坚强自立,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孔子成人后“斯文在兹”“期月可成”的历史担当风骨,正是颜母从小精心塑就。同时,颜征在还利用娘家的教育资源,让父亲颜襄参与对孔子的家教。颜襄是一位饱学之士,她把父亲的全部书籍,都搬运到自己的新家,选一间作书房,准备在孔丘满五岁的时候教他念书。
鉴于以上,诸多研究者极力推崇孔母(颜母),力挺将母亲节改为孔子的生日——农历9月28日。但是,为什么颜母在两千多年来没有得到承认,关键有两大障碍,也即在孔子及儒学研究上一直存在的两桩公案。一是关于孔子及儒学是否存在“歧视妇女”的问题。《论语·阳货篇》有这样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如何诠释与理解这句话颇多争议。二是司马迁关于孔子父母生孔子“野合”的说法,历代亦争论不休。笔者查《史记·孔子列传》: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即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担任鲁国昌平乡陬邑大夫时,他和一个颜姓女子征在外“野合”,然后在尼丘祈祷神灵后,最终生下了孔子。因为在商周时期,有一种叫“春社”,是男生幽会的狂欢节,男女不分年龄,只要互相爱慕,都可以苟合。也许,这就是孔母(颜母)不能跟孟母相提并论的根本原因。
不过,以为“颜母室”与“颜母”有关则是我的误解。据华中师范大学档案馆(校史馆)文章“颜母室的来历”指出,颜母室与近代史上著名的颜家有关:
1870年,近代教育家颜永京升任圣公会汉口教区的会长,他积极参与筹办圣公会上海圣约翰书院的姊妹校文华书院。后颜永京回上海任圣约翰大学校长。
颜永京的两个儿子颜惠庆(1877-1950)、颜德庆(1878-1942)毕业于文华书院后赴美留学。后颜惠庆成为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银行家,先后任过清华大学总办,北洋政府外交部长,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天津大陆银行董事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律委员会委员。颜德庆在美国主修铁路工程,回国后历任粤汉铁路、川汉铁路工程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颜永京的侄儿颜福庆(1882—1970),他幼年丧父,7岁就寄养在伯父颜永京家,是伯父资助和培养他成为中国著名的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他是耶鲁大学第一个获得医学博士的亚洲人,现在的中南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华山医院、中华医学会等他都是创始人。解放后为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接见。
由于颜永京与文华书院的关系,颜家一直关注着文华大学的发展,后华中大学成立校董事会后,颜福庆兼任了很长一段时间(1931-1936)董事长。在华中大学经费紧张的时候,颜氏兄弟母亲将自己的私房钱一大笔捐于学校,为女生建设膳宿服务设施。起初学校计划建新的宿舍,后修订计划。1929年学校将原先的一栋学生公寓改造修缮,用作女生宿舍,起名“颜母室”(Yen muh Shih),以表示对颜家母亲的敬意。同时,学校还设立了一名女生部主任,作为行政人员,管理该公寓。此后该宿舍为学校的后勤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胜利后,学校从云南返回,该公寓竟奇迹般地容纳了学校的全部女生,解了学校燃眉之急。解放后,颜母室改作教工宿舍,至2003年被拆除。
这个说法是可靠的。但1929年前的学生公寓叫什么名字,笔者暂未查找到。不过,从1910年落成的“文华公书林”的图片(图6)看,左侧应该是1929年前的学生公寓,难怪“颜母室”有“1901年由美国人建造,1903年建成,三层砖木结构”之说。而所谓“三层砖木结构”,实际上是1929年改造修缮之后的描述。
图6 1910年落成的“文华公书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