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童恒萍2006年博士论文《墨家与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导论

已有 84 次阅读 2024-11-21 15:46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世之显学,儒墨也”。墨家是先秦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最著名的学派之一,墨家曾系统研究过几何学、光学和力学等自然科学,就其科学思想的水平和特点而言,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具独一无二的价值。尽管墨学至秦汉以后几乎成为绝学,但它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应有地位应给予重视,尤其是墨家以合乎实际的、逻辑的理性原则,注重实验加上力行着求实创新的科技活动,以及与近代科学精神相悬契的《墨经》,实为人类古代科技史上的一朵奇葩。我们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首先阐述墨家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贡献,认为墨学之由显而绝,再绝而显的历史命运本身就是科学史研究的一个极为难得的案例。

一、墨家科技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意义

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早在春秋战国这个与古希腊文明同样光辉灿烂的时代,就产生了一个与西方科学的“种子”非常相似的理论体系——墨家科学,虽然后来,墨学不显于世,渐成绝学,直到清中叶以后,学者们以西学解说墨学,才使其光辉渐现。为了客观地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道路,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墨学 中绝这个极为难得的案例加以详细的解剖,以便分析是什么因素制约着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阻断了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近代科学的可能。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发端于先秦时期已成型的儒、道、墨、名、阴阳、农等家的思想体系之中,儒家思想重点在于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虽然对社会生活发生 实际影响的科学技术也给予了注意,但儒家思想最终把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伦的 可能的积极促进作用降低;道家以道统技,如庄子关于“所好者道也,进于技矣”的思想观点。道家以道统技的科学技术思想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中华民族特色 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基础。然而道家本质上却将道与技的同一关系人 为地割裂。名家在古代以辩学闻名,名家通过分析名、名与实的关系或区别,发现了中国哲学中称为“超乎形象”的世界。与儒、道、名相比较,墨家在科学技 术思想方面,表现为道技统一的科学技术观,所谓道技统一也即思想理论与科学技术的统一。墨家科技实践是墨家的“义”的思想在科学领域的投射和外化,因而墨家科学思想既克服了儒家轻视科学技术价值的弊病,也扫除了道家将普遍知识的道与较为具体的科学技术知识割裂之盲目,相对来说后期墨家的科学技术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体系中最正确而无片面性的思想,李约瑟曾说过,“道家的自然观与墨家的认识论不能结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最大悲剧”。而儒家政治伦理思想与阴阳家神秘主义的结合,从科学角度看其悲剧意义更大。从当前社会现实的发展看,研究和弘扬墨家的科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墨家科技思想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我们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研究,挖掘和阐释其中精华,以服务于当代科学、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墨家科学思想主要载于《墨子》一书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之中,这四篇被合称《墨经》。《墨经》作为古代微型的百科全书,以极为简奥的形式表现出与古希腊自然科学相似的哲理。我们研究墨家科技思想,弘扬《墨经》科学精神,进一步创造性地诠释《墨经》并将其发挥和展开,用以与西方古希腊科学相比较,以实现古今中外不同科技思想的融会贯通。论文试图理顺墨家科技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特征,通过分析墨家科技思想的兴衰历史及其原因,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中古代科技天人感应式的哲学思辩与经验技术的合一的发展模式及其赖以长期稳定发展的社会原因。

二、本论题的研究现状

关于墨家科学的评价,近年来一直比较高。在首届墨学国际研讨会上杨向奎说过:“一部《墨经》无论在自然科学哪方面,都超过整个古希腊,至少等于整个希腊。”钱临照认为墨子的科学思想非常深刻,其物理学中光学影论、像论已完备,“确乎可称作二千年前世界上伟大的光学著作。”徐希燕在《墨学研究》中也指出:“墨子是先秦时期的科学圣人,他在科学史上做出的贡献不但是划时代的,而且其所获得的成就可以说达到了当时世界范围的最高水平。”

对于墨子在科学方面的发现与成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方孝博的《墨经中的数学和物理学》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研究的发展。近年对墨子科学贡献的新发现(如在弹性力学方面的贡献)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表明研究正深化。颜道岸在历届墨学研讨会上发表了《谈墨子在科学上的杰出贡献》《再论墨家学派在科学上的杰出贡献》《三论墨子学派在军事科学和军事工程科学上的杰出贡献》《〈墨经)力学规律初探》。在这一系列论文中,颜先生对《墨经》中的“力,形之所以奋也”诸定义,以对比牛顿力学定义作了阐说;对前人提出《经下》“均之绝否,说在所均”所含的弹性力学观念,做了进一步分析;并对《经下》“宁或徙,说在长字久”、《经上》“圆,一中同长也”“方,柱隅四謹也”等空间观念和几何学概念,对《经下》诸多光学概念,还有《子·备城门》中“陶罂的声纳学原理等,都作了研究。其《三论墨子学派在军事科学和军事工程科学上的杰出贡献》一文,集中对墨家的军事思想、军事工程、防守器械特别是城防设施进行了解释论说。这些论说,都甚有可取性。

对于墨子科学思想体系的研究,孙中原在《墨家人文与科学精神概说》一文中从“墓略万物之然:论科学认识的宗旨”“过物与论物之知:论科学认识的途径”“察名实,明同异:论科学认识的工具”“求功效,谋利益:论科学认识的价值”等四个方面对墨家科学思想体系的建构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刑兆良在《墨子评传》一书中则从墨子论科学对象、墨子论科学任务、墨子科学思想的基本特征等方面展开对墨子科学思想体系的研究。第六届墨学国际研讨会是以“弘扬墨子科技思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为主旨。与会学者以极高的热情讨论并发言。

朱传綮认为从当前社会现实的发展看,研究和弘扬家的科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纵观墨家的科技思想其主要特征是:一,其科技思想服务于其学说的主要宗旨和基本内容;二,其科技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出墨家集团的从事工艺的能工巧匠性质决定的:三,认为对《墨经》中有力学、数学、物理学、时空论、运动观的研究,必须结合《墨子》中的《鲁问》《公输》,特别是《备城门》以下十一篇的内容研究,才能阐释得较为透彻。

潘禹对墨子的科技思想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墨子对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贡献;二、墨子科技思想的理论与精髓;三、墨子科技思想对科学创新的启示。郭震旦认为,墨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义”,墨子及其后学的科技思想以及科技实践是从属于这一核心的。墨家的科学研究都是围绕这一核心来进行的。其努力的趋向就是实现“义这一功利性目标。黄世瑞从三个方面单独针对墨子技术思想予以研究,认为墨子是位能工巧匠,对技术工作的高度重视是他和他开创的墨家学派的重大贡献特色;墨子坚持技术工作是为兴除天下之害;注重技术对社会的积极影响,避免其消极影响;墨子重视技术工作的价值,对技术精益求精,以造福于社会并密切注意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分清利于人,不利于人,有害于人的界限。于汝波、高润浩专门探讨了墨子的军事科技思想,认为《墨子》军事科技思想是其科技思想在军事领域的体现和延伸;墨子军事科技思想是其重视防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子军事科技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兵学“重道轻器”“重谋轻技”传统的反驳,主张道器并重,道因器成,二者相辅相成。

至于墨家科学思想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学界已形成的共识是,墨家科学思想的湮灭使中国文化向人伦教化的方面发展,使其无法赶上近代科学的发展进程。有人甚至认为,中国民主意识的缺乏与墨家科学思想的湮灭也有着必然的联系。例如颜炳罡在《墨家与新文化建设》中指出“学的衰微,使中国文化高度发展了道德理想主义,儒家的人文主义,而无法走向逻辑实证主义即科学主义,这是中国未能走向近代民主与科学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主流文化对科学思想的排斥早在墨家之前就存在了。例如汤炳正指出:“先秦乃至更早的文化思想就已形成了以人为中心而且有强大的内聚力、向心力的思维走向。”秦彦士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很早就有一种由外向朝内向方面转化的倾向,如《易》变成占卜人事之书,《尚书·洪范》提出的五行之说。这种普遍的思维兴趣加上先秦时代激烈的社会矛盾,迫使大多数学者将注意力投向政治社会问题,只有墨家仍保持了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其活动在当时就受到轻视和抵制。

邢兆良在《传统文化结构与墨子科学思想兴衰》一文中指出,传统文化是单一的社会政治伦理型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文化的中心内容,从自然现象领悟人生哲理和治世方略成了认识自然的基本思路。传统文化的这一影响使传统科技体系显现出一种固有模式;天人感应式的哲学思辨与经验技术相混合,直观观察与直觉内省相混合,观察描述与朦胧概括相融合,从而导致科学理论和方法始终停留在简单、朴素和臆测的水平上。正是由于墨家科学思想为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所不容,才导致了墨家科学思想的衰微。

李约瑟在他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辟出两个章节,专门讨论墨学的自然科学内容,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从而使墨学的价值广为国际学术界认识。李约瑟在对墨家学派和《墨子》一书的研究中,他以宏观的视角以及比较文化的方法提出了引人深思的观点。在分析了中国文明的一般特征,比较了墨子与诸子学派思想科学方法的异同之后,他精辟地指出了墨家科学技术产生的原因及其突出特征。他指出:墨家在筑城和防御方面的实践,导致了他们对基本方法发生兴趣,以及对力学和光学进行研究。李约瑟按照《墨子》一书科学技术内容的西方科学分类研究方法,按照物理学与力学、数学与几何学等各学科类别,对《墨子》的自然科学内容作出了专门的研究。在第七卷第六分册(《军事技术:抛射武器和攻守城技术》)中,李约瑟与其合作者叶山用了几乎三分之一的篇幅来探讨《墨子》备城门诸篇,从而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英国的汤因比与日本的池用大作关于墨学的价值的对话更是为人所知,汤因比认为“把普遍的爱当作义务的墨子学说,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恰当的主张。从1992年至今在滕州、北京召开了六届墨学国际研讨会,参加会议除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学者外,还有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学者参加。近年来墨学研究方面国内与海外墨学专家的对话与交流大大加强。美国爱丁堡大学的李绍昆教授被谭家健在《墨子研究》中称为“在美国研究墨子最有成就的”。李绍昆在《墨子——伟大的教育家》中第四章(伟大的科学教育家)和第五章(墨子的纯科学和应用科学)两章中论及墨子的科学思想。另外在《墨子十讲》中,有《墨经》与科学一章,作者以墨学与西方哲学比较的方法论述墨家思想。

韩国的李云九对墨学的研究在韩国具开创性作用,他的《墨家哲学研究》是韩国第--本介绍墨学思想整个体系的学术著作。他的《墨家的技术特点和科学意识》(《墨子研究论丛》(三))一文中,提到由于墨家集团是由各类熟练手工业以及知识分子、战士、商贾、游侠组成的行动派结社。墨家集团主张研制技术工具的目的在于增进老百姓的利益,那些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的工具是不可以发明制作的。《墨经》里面有一些科学思维和哲学范畴,特别是有关光学和力学的知识被认为是较高水平的科学成果。作为手工业工人出身的政治思想家墨子,提出了科学技术到底为谁服务的方向性问题,他本人对此是持有正确认识的。他认为服务于政府的“宫廷技术”并不是真正的技术,服务于特殊集团利益的技术服务(例如军事技术),也不是真正的科学。

2004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墨学国际研讨会以弘扬子科技思想为主旨,韩国的黄晟圭以“《墨经》中的宇宙思想”为题发言,他在谈话中对于《墨经》中的宇宙论提出了三部分:(1)《墨经》所分析及阐述的“宇宙”的定义内容。《墨经》较系统地涉及到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及其特征,即时间和空间是事物存在的形式,时空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尤其他们对时间、空间与事物运动的初步认识,已涉及到时间与空间的具体统一问题。(2)宇宙的本质及其存在状态、宇宙之结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哲学宇宙观的萌芽、确立,到其发展和深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可以说探究宇宙的本质与其存在状态,是人类永恒的课题。两千年以前的墨子对宇宙的本质及其存在状态已经深刻地加以了分析、总结、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3)《墨经》所探究的宇宙结构,极为疏密有致,与现代科学所讲的宇宙之结构差别不大。

三、论文的理论架构

论文试图通过梳理墨家科技思想及其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贡献,并将墨家与儒家、道家、名家等学派科技思想进行比较性研究,明确指出墨家作为诸子百家中最富有科学精神、最注重科学方法的一家,可弥补儒道等各家的不足。分析墨家科学中绝这一个案对中国传统科技发展的影响,从而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中古代科技天人感应式的哲学思辨与经验技术合一的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赖以长期稳定发展的社会原因。因此论文研究的关键为:(1)墨家科技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墨家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贡献。(2)墨家重要科技著作《墨经》的注重科学理性与功利主义统一的科技价值观。(3)分析墨家科技兴衰对中国传统科学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模式长期存在的原因。

本论文的正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朵奇葩。第一节,墨家科技思想产生的背景。第二节,墨家是中国古代最富科学精神的一个学派。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的崩溃,生产力的解放,手工业生产实践为墨家提供了丰富的科学材料。百家争鸣导致文化上的多元化,儒墨并称显学,但与儒、道、名诸家相比,墨家最重科学实践。家是中国古代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与工匠群体,他们开创了重视科学技术研究、重视科学理论探索的传统。

第二章,墨家科学与古希腊处于相当水平。第一节,墨家的科技文化是人类科技发展的重要源头之一。第二节,《墨经》中表现出与古希腊自然科学相似的哲理。墨家是中国古代工匠与学者相结合而热衷于科学探索的学派,墨家的科技传统与中国传统文化重政治伦理实践、轻自然科学技术理论的主流意识倾向大相径庭,与古希腊哲学家重视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具有一致性。《墨经》作为中国古代微型的百科全书,以其关注自然,重视知识,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面貌,表现出与古希腊自然哲学相似的哲理。

第三章,《墨经》的科技价值观。第一节,《墨经》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原理。第二节,《墨经》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首次展现了科学理性与功利主义价值观的统一。《墨经》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自然科学知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墨经》中有许多较为系统的自然科学原理的记载,《墨经》可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自然科学著作。以实践应用作为文化建构的价值取向,是墨家科技思想所体现的文化特征之一。墨家思想中的一个中心观念即“利”,墨家提倡功利主义的目的是着眼于天下而非个人的,这正是他们重视科学技术的理论动机。第四章,《墨经》的诠释传统及其历史价值。第一节,《墨经》中的解释问题。第二节,《墨经》的诠释传统。第三节,从解释学看《墨经》的诠释传统。第四节,《墨经》的历史价值。《墨经》中《经说》的“说”明显具有哲学性诠释的因素,同时在《墨经》中包含着丰富的符号学思想。先秦至近代,中国诸多先贤对于《墨经》的研究形成一个源远流长的诠释传统。而对于《墨经》的考据和义理方法都是解释的方法,研究《墨经》应以墨家学说及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为根据对墨家科学自身特质进行分析和阐释。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墨经》具有极高的价值,它不仅在数学、力学、光学等方面达到当时可能达到的先进水平,而且开始了理论科学的最早萌芽。墨学中仍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第五章,墨家与儒、道、名等诸家的比较及其对后世科学家的影响。第一节,墨家与先秦儒家和道家的比较。第二节,墨家与名家科学思想之比较。第三节,墨家对于道教的影响。第四节,墨家科技思想对于后世科学家的影响。儒家亚圣孟子对于墨家给予了严厉批评,但他对于墨家科学思想却加以继承和发展,可见儒墨关联非常紧密。墨家与道家思想相互融合的地方不多,但他们相互都对对方有所评论,甚至于相互批驳。墨、名两家是先秦很重要的学派,他们丰富的科学思想表现出很高的智慧,并且墨、名两家科学思想是相互影响。墨学的一些学术思想观念,被道教加以吸收和继承,墨家对于道教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道教的早期思想来源之一。墨家思想影响了魏晋时期科学家鲁胜、刘徽等,宋代科学家沈括对于墨家科技思想加以了吸取利用。

第六章,墨家科技思想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模式。第一节,墨家科技思想超越于同时代的古代科技思想。第二节,对于李约瑟难题的反思——以墨家科技思想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中国古代科学长期停在现象的描述阶段,缺乏实验手段去验证其普遍性。而墨家以自然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强调以科学实践为基础,《墨经》则代表了先秦时期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在中国科技史乃至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背景下分析墨家科技思想有益于对李约瑟难题的反思。

第七章,墨家科学兴衰对于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影响。第一节,墨家科学思想的兴衰及其肩示意义。第一节,墨家科技思想湮灭的原因。第三节,墨家科学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开辟了一条可能走向近代科学的道路。墨家科技发展的大兴大落,是人类一切超越于时代的思想的共同命运,然而其开创的注重科学理性与功利主义统一的科学价值观一直影响着后世。墨家科学思想由于不能像儒家那样完成向社会现实层面的转换,不能与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体系相协调,长期被中国古代社会视为文化异端。墨家科学本身的缺陷,决定其在基于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文化选择中失去了机会。墨家科学与作为西方近代科学“种子”的古希腊科学不仅极为相似,且处于相当的水平。墨学本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很有利的道路,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方向。墨学的中绝,无论对古代科学技术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61022.html

上一篇:[转载]五行说由经验性认识向先验信念的异变
收藏 IP: 120.229.6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1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