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王瑞文:抑郁症诊断扩大化值得重视

已有 2831 次阅读 2022-5-30 17:51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按:老同学正在搜集资料,准备写第二个病——抑郁症。他找出几年前的一篇旧稿,作为一位老精神科医生,可能对相关人群有所帮助。

抑郁症”如今已是人人皆知的一个名词,可在40年前,大概只有专业人员才知道。记得我到医院工作不久,有一天,我的带教老师,罗主任兴奋地叫我:“小王,快来看,来了个抑郁症病人。”当年,连专业医生也不是经常能见到抑郁症的,一年最多只能见到几个典型的抑郁症病人。

其实,抑郁症只是一种称为“情感性精神病”的一个亚型。情感性精神病有两种决然相反的表现:躁狂或抑郁,所以也被称为躁郁症。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精神疾病,当躁狂发作时,病人无比兴奋,精力充沛,夸大自己的能力,整天忙忙碌碌,但做事虎头蛇尾,丢三落四,没有效率。当抑郁发作时,则完全是相反的状态,病人情绪低落,无精打采,了无生趣,严重时出现强烈的自杀意念。通常很难想象,这两种状态怎会出现在一个人生上!

究竟有多少抑郁症病人。但由于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很难做出准确的统计。1982年我国曾组织12个地区进行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躁郁症的患病率为0.37%,与西方国家6~8%的患病率相比相差20多倍!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当时有人认为这是社会制度所致。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人民当家做主,生活幸福,当然患抑郁症的人少。后来,国内有个知名的大学,邀请了一位国际知名的精神病专家来访。那位外国专家考察我国情况后提出,中国之所以抑郁症这么少,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精神科医生不会识别抑郁症。也就是说,中国不是真的抑郁症比西方少,而是中国的医生水平差,诊断不出来。当时陪同的也是国内一位鼎鼎有名的精神病学专家,居然表示认同外国专家的看法。这一下子像捅了马蜂窝一样,立即有人攻击那位国内的教授,说他是崇洋媚外,卖国行为。

但在业内,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认同,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精神病学界对躁郁症的诊断概念狭窄,导致诊断率过低。后来诊断理念逐渐与国际接轨,抑郁症得患病率也逐年提高。但直到上世纪末,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仍不到1%。和世界“先进”水平仍相差甚远。

那时候,我国诊断的抑郁症主要是指由身体内部的某种未知的原因导致的一种疾病,所以也被称为“内源性抑郁”,不包括那些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抑郁。我国的精神科医生习惯于将这样的抑郁状态诊断为“神经症”。从上个世纪末,世界精神医学界就由美国人引领前进了。美国人主张将各种抑郁都放在“抑郁症”的名下。于是,我国也开始与其接轨,对诊断标准做了相应的改变。从此,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一样,抑郁症的诊断开始迅速扩大化。在短短的5年间,国内抑郁症的患病率蹿升至4.8%(2004年抽样调查),接近发达国家6%的水平,并且仍以每年11.3%的速率增加。根据最近的研究数据估计,我国目前抑郁症的年患病率约为5%~10%,每10到20国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抑郁症!

面对如此夸张的数据,我们可能需要冷静地反思一下了:真的有这么多的抑郁症吗?会不会是我们在什么地方搞错了?!

从逻辑上推理,人的抑郁情绪无外乎由人体内在的生理机能障碍或机体以外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两方面的原因所致。

将人体内在的生理机能障碍引起的抑郁视为疾病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尽管至今仍不十分明确这个“内源性”来自身体的哪个地方,属于先天还是后天性的,但对其定性还是明确的——它应该是由身体内部的原因所致的机能障碍,与社会心理因素无直接的联系。

但对于由机体以外的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抑郁情绪是否属于疾病范畴,必须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各种心理挫折、现实困难,如失恋、失业等都可以引起抑郁情绪,这是人的正常心理反应,是一种保护性的防御机制。原则上不能将其作为疾病对待。

今天,对抑郁症的诊断大有泛滥之势。每个人都可以从网上轻易找到一些资料,或是一些自测量表,给自己下“抑郁症”诊断。这样做的危害性正在逐步显现出来:

1.将正常的心理活动病理化正在降低我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投资失败而忧郁,吃药如何把赔去的钱赚回来?老公出轨而忧郁,药物如何挽回老公的心?但如今就有这样的趋势:精神科医生(有越来越多的其他科的医生也加入进来)遇到心情不好人来求诊,基本上是不问缘由就给求诊者开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只对真正的抑郁症病人有益,正常人滥用抗抑郁药只会降低我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今后一遇到挫折就要依赖药物。抗抑郁药物的滥用程度,正在快速逼近抗生素的滥用水平。

2.把抑郁情绪病理化会降低我们的道德自省能力

抑郁情绪是痛苦的,但如同疼痛感觉一样,它对人体是具有保护机能的。它促使人们从道德的角度反省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如果将所有的抑郁情绪都都病理化了,人们在遇到挫折之后不再自我反省,都归罪于疾病,人们就不会再有羞耻感。无耻者无敌,这样的人将来还有什么坏事不敢做!

3.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全民都成了病人

老人缺钙,女性缺铁,男性肾虚,儿童缺乏维生素。当今社会,病患何其多!毋庸讳言,抑郁症的扩大化,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在众多的抗抑郁药物背后,有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商家挣钱,本无可非议。但要以民众的健康为代价,作为人民健康的守护卫士——医务人员,应当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守则,不应该卷入商业利益之中,和商家同流合污,狼狈为奸,坑害百姓。

4.导致不恰当地长期服用精神活性药物

摄入人体后影响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的药物都属于精神活性药物。按照这样的定义,所有抗抑郁、抗焦虑药物都属于精神活性药物。所有精神活性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非常复杂,很多药物的作用原理和毒品本质上是一样的,必须谨慎对待,如非必要,应尽量避免使用。然而现在临床上抗抑郁药物的使用状况是如此的随意,实在令人担忧。许多精神科医生不仅随意给成年人开处抗抑郁、抗焦虑药物,也有许多儿童长期服用抗抑郁、抗抑郁药物。甚至有众多初、高中学生,为了应付繁重的学习压力,被迫使用这些药物。运动员禁用兴奋剂的道理大家都能理解,可中学生为了完成学业和高考而服用精神活性药物与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抑郁症诊断扩大化问题已超出了精神医学的范畴,已经危及我们的心理健康,尤其是青少年,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上个世纪末,我们还在为提高民众对抑郁症的知晓率而大声呼吁,以为让大家多了解一些抑郁症的知识,有利于对抑郁症的防治。可仅仅过了十几年,猛然发现,我们已经走过头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40864.html

上一篇:师说:与王伯祥教授探寻中医肝病学术实证之路(3)
下一篇:王瑞文:警惕抗抑郁药蜕变为毒品
收藏 IP: 120.231.209.*| 热度|

3 许培扬 罗娜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2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