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博士论文《<黄帝内经>象数思维模式》摘要和目录

已有 732 次阅读 2024-9-19 16:46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资料来源:徐月英.《黄帝内经》象数思维模式.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博士研究生论文

论文摘要

本文在总结人类一般思维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黄帝内经》思维模式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说明《黄帝内经》思维模式的产生不能脱离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与《黄帝内经》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知识总量积累、民族文化结构等密切相关。

阴阳家是活跃于战国末期比较有影响的学术流派,代表人物是齐国稷下学者邹衍,从谈天到论人是其最主要的学术观点。虽然其代表著作没有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但是其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却散见于《吕氏春秋》《论六家要旨》《淮南子》《春秋繁露》等各家的著作当中,表明阴阳家的学术主张为各家所吸收和利用。作为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同样吸收了阴阳家的一部分学术观点,如应同论思想、顺天守时观点和对事物进行横向归类的方法,在《黄帝内经》中被普遍吸收和利用,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基本观点,并作为一种基本的思维模式论述医学道理,建构了四时五藏阴阳的基本医学模式。

《易经》号称群经之首,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易经》的基础是八卦,分别代表八类象征性事物,实属远古初民观察、领悟和推测事物未来趋势的一种方法。《易传》在解释《易经》时初步提出了一套象数原理,以取象、运数为思维方法对事物和现象进行推衍,并从象数两个方面揭示事物变化的法则。“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全面概括了《周易》的象数思维、变异思维、相成思维的基本原理。象数思维体系的基本符号是阴爻和阳爻,基本概念是阴阳,《黄帝内经》直接将阴阳思维作为自己的主要思维模式,用以说明和解释人身及天地自然之理,并借助其变异思维和相成思维原理构建了整体衡动的思维模式。

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其肇端于老子及其所著的《道德经》,是以“道”为其学说宗旨的学派。其主要观点是道气论、无为观以及辩证思维。《黄帝内经》中的天人观、生命观、养生观、疾病观等,无不显示着浓厚的道家色彩,其中反复出现的“道”“一”“虚”“静”等字,似仍保持着老庄之学的原义,并为《黄帝内经》构建了“道气合一”的思维模式;其“自然无为”因顺自然的思想为《黄帝内经》顺势思维提供了思路;尤其是辩证法思想直接指导《黄帝内经》构建了自己辩证思维体系。

儒家是以孔子为宗师的学派,至战国时期已发展成一个影响较大的“显学”。其中庸观、重礼治思想在中国哲学和文化史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儒与医研究的主体都是人,只不过儒研究的是人的社会属性,医研究的是人的自然属性。《黄帝内经》全面继承和接受了儒家的中庸思想,直接提出:“和本曰和”的中庸思想主张,形成了以阴阳平衡为代表的中和思维模式。儒家重礼治思想的实质是等级思想,《内经》不仅直接将社会的官职用于说明人体不同脏腑的作用而提出了十二官理论,并且在解释和说明人体生命现象时还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原理。

九宫图是秦汉时期的九宫占术收入到《灵枢·九宫八风》中的九宫模式数图,很显然是古人遗留而保存在《黄帝内经》中的内容。九宫图及其数字的排列顺序与洛书完全一致。图中确定了九宫的名称,再把九宫格与后天八卦、节气、方位、数结合。以中宫(太一即北极星)为核心,观察气象变化以预测疾病,提出九宫八风的理论。通过对九宫图所示内容的理解可以明确其对《黄帝内经》数思维模式建构的重大作用。

另外《黄帝内经》受惠施,公孙龙名家名实思想的影响,认为天地之气化生万物的名称,要根据其形态来命名,故提出“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名家的名实又有“在形象之内”与“在形象之外”的区别,名家的这种超乎形象的思维应该是《黄帝内经》“夫大则无外,小则无内。”形上思维的本源之一。

以孙武、吴起、孙膑为代表的兵家对《黄帝内经》思维模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以自然无穷变化说明兵法之无常道,以及避实就虚的军事思想都直接引入到医学领域,提出“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作为确立治则治法的一种基本思维模式无疑是受到兵家的启迪和影响。

象思维模式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维模式,也是《黄帝内经》的主导思维模式。文中归纳了象以及象思维的含义,明确了象思维具有形象直观性、功能动态性、模糊整体性、多维多样性等特点,其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观象、取象、意象、想象、联想等。《黄帝内经》应用古代阴阳、五行观念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自然也就全面继承了阴阳五行的取象性,并运用这种思维模式认识和推演与人体生命相关的所有事物和现象,从而建立了具有自身学科特点的以象为推演和说理工具的学术体系。如在阴阳模式下不仅提出了一阴一阳和太少思维模式,还创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三阴三阳模式,以及阴阳藏象模式。在五行模式下不仅全面接受了五行归类方法和五行生克的基本模式,同时创建了能够反映医学特点的制化胜复模式,特别是依据阴阳五行理论模式建立起来的藏象体系和经络体系,均是在对天地自然之“象”和社会人身之“象”观察和认知的前提下,运用远取诸物,类比人身;近取诸身,“司外揣内”或“司内揣外”的方式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在象思维模式下完成的。

数思维模式是运用具有特定意义的“数”进行类比推衍的一种固定的程式。数不仅用于表示事物的量,而且在中国古代的先贤那里也为数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并与某些事物的“象”相对应。因此,这里说的数思维不是纯粹数学意义上的运算思维,而是代表了某种事物,并与其他事物相关联的一种思维形式,从本质上说是对事物认识的另一种思维形式。《黄帝内经》对数的使用也相当的普遍,即使用具体直观计量、定量的“数量”之数,也使用定性、标象的“运衍”之数。而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则主要使用的是标象的定性之数。

文中归纳了数及其数思维的含义,并提出“数”在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表示法,即干支代数法。明确了数思维具有规定性、取象性、定量性、系统性等特点;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运数法、序数法、计量法、指代法等。本文对《黄帝内经》的数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认为“数”是《黄帝内经》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十以内的数,已经与某些事物间形成了固定的联系模式,用以作为数思维的基本论据。本人将其归纳为单一数思维和复合数思维两种模式。

单一数思维中道气合一模式,反映了一元论思想,即“一”在中国文化中是万物之本,万象之根,在《黄帝内经》中体现了万物的本原、原始、数之始,并包含在道、气、太一等概念中。

二元对待模式体现了“二”与“两”相通,表示对偶、对立等。当表示对立时,代表的是自然界相互对立、相互区别的两类事物和现象,以及两个相反的概念,因此,“两”又是中国古代辩证思维形式的具体体现。在《黄帝内经》中使用的对立词数量达170余对之多,体现了《黄帝内经》注重事物对立对比的说理方法,也是《黄帝内经》的“二元对待”辩证思维模式的基本内涵。

三才三部即“三元模式”是古人认识自然的独特思想,即将宇宙中的事物以三分论之,其中隐含着天地人之道和具体方位的划分。在《黄帝内经》中将其表述为“天地人”“上中下”“一二三”等。具体应用天地人表示人与自然界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医学道理;同时用上中下将人体分为三部分;用一二三作为医生水平的等级划分,及其一般事物的罗列。

四维四象即“四象模式”,产生于二分法的阴阳模式,其基本思想是四时阴阳模式,由四时阴阳而产生的太少阴阳理论,《黄帝内经》不仅用其表示一年四季寒来暑往量的变化,也创建了脾寄旺于四时的理论。

五行归类是古人归类事物和把握事物的基本方法。《黄帝内经》直接承袭了这一观念,在全盘接纳所有内容的同时增添了与医学相关的内容,建构了《黄帝内经》五行理论体系。以“五”作为基本模式框架,把自然界和人体的所有事物都联系起来,以五藏合五行为基本模式将五藏功能归纳为:“五藏化液”“五藏所主”“五脉应象”“五藏所藏”;五藏病变归纳为:“五气所病”“五精所并”“五藏所恶”“五病所发”“五邪所乱”“五邪所见”“五劳所伤”;五味的宜忌归纳为:“五味所禁”“五味所入”;将五输穴归类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等,并为阴阳经赋予不同的五行属性。

六合六气是《黄帝内经》对六的运用,“六气”有多种含义,首先指自然界之“寒暑燥湿风火”六种气候,作为五运六气的一部分,以及岁六气即“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而言;其次指人体的精、气、津、液、血、脉六种生命物质;还指节气而言,即5天为一候三候15天为一气,六气90天构成一“时”之六气。六合又有天地四方以及十二经别之所合为六。此外还有六律、六腑等。

七星七政,“七”在《黄帝内经》中主要作为序数词和数量词而出现。

八方八正,“八”主要指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八方所来之风即八风,《黄帝内经》用八风作为病因归类的方式,对风进行细化,并专设九宫八风篇,演绎了八风伤人的结果,目的在于强调躲避虚风的重要性。

九宫九野,“九野”为九州之分野,或九宫之位,《黄帝内经》认为九野又与人身相应,“九”表示极之意,如“九气”“九州”“九针”“九藏”等,至九则终。

复合数思维又可分为相重复合数和相关复合数。复合数是由某些具有固定联系的事物相对应的两个数字,或自身相重的两个数组成,在长期反复的应用中,逐渐形成了若干种比较稳定的数字结构的组合模式。本人将其归纳为相重复合数和相关复合数两类。相重复合数具有“基数模式数”的特点,反映了该类数具有明显的偶合作用,两数相重也体现了该数至极,极则比反,复返于本的思想,这是古人对事物由浅入深、由深而浅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基本方法。《黄帝内经》中的相重复合数包括三三、五五、六六、七七、八八、九九等,就其数学意义均是其自乘的一种表示方法,其运数意义则均蕴含在其基数“五”“六”“七”“八”“九”,以及运算结果“二十五”“三十六”“四十九”“六十四”“八十一”数的意义当中。

相关复合数是根据某些具有固定联系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结合为相对稳定的数字结构二组合的一种模式,《黄帝内经》中包括三五相参、四五相应、五六相合、七八相属等。

文中对《黄帝内经》中数思维所涉及到的有关自然现象、人体结构、生命活动、疾病发生、病理变化、诊断、治疗等内容进行了全面整理与分析。

论文目录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黄帝内经》思维导源

  1. 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1.1 人类思维发展的基本形式

    1.2 人类思维发展的决定因素

    1.3 人类思维发展的不同倾向

  2.《黄帝内经》思维模式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2.1 《黄帝内经》思维模式产生的社会背景

    2.2 《黄帝内经》思维模式形成的文化背景

  3.阴阳家对《内经》思维模式构建的影响

    3.1 应同论

    3.2 顺天守时

    3.3 横向归类

  4.《周易》对《黄帝内经》思维模式构建的贡献

    4.1 象数思维

    4.2 变易思维

    4.3 相成思维

  5.道家对《内经》思维模式构建的贡献

    5.1 道气论

    5.2 无为观

    5.3 辩证观

  6.儒家对《内经》思维模式构建的影响

    6.1 中庸观

    6.2 重礼治

  7.九宫图与《黄帝内经》的数思维模式

  8.先秦其他学说对《内经》思维模式构建的贡献

第二部分:《黄帝内经》象数思维模式

  1.象思维模式

    1.1 “象思维”概述

      1.1.1 “象”的一般含义

      1.1.2 “象思维”的一般含义

      1.1.3 象思维的一般特点

      1.1.4 象思维方法

    1.2 《黄帝内经》的象思维模式

      1.2.1 阴阳模式

      1.2.2 五行模式

  2. 数思维模式

    2.1 “数思维”概述

      2.1.1 “数”的基本含义

      2.1.2 数思维的含义

      2.1.3 数思维的特点

      2.1.4 数思维方法

    2.2 《黄帝内经》数思维模式

      2.2.1 “道气合一”模式

      2.2.2 二元对待

      2.2.3 三才三部

      2.2.4 四维四象

      2.2.5 五行归类

      2.2.6 六合六气

      2.2.7 七星七政

      2.2.8 八方八正

      2.2.9 九宫九野

      2.2.10 其他数

      2.2.11 复合数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个人简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51782.html

上一篇:[转载]浅析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的本质区别
下一篇:天才的直觉:为什么东西方都曾把“气”看成为世界的本源?
收藏 IP: 120.229.67.*| 热度|

2 王涛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