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疾病论(1)——关于疾病的本质、发生原因及规律

已有 3696 次阅读 2022-5-6 21:41 |个人分类:比较医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中山医学院“疾病观”写作组. 疾病论(1)——关于疾病的本质、发生原因及规律. 医学与哲学,1982,(1):44-46

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活动的本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研究如何正确诊断疾病和防治疾病,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的科学。为此,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就应该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认识疾病,认识疾病的本质,寻找疾病发生的原因,掌握疾病发展的规律,以便战胜疾病,为人类造福。本文就唯物辩证的疾病观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疾病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本质是事物的性质及此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是由事物的内在矛盾决定的,它和规律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然而,疾病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从疾病认识史来看,人类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加深的,同时也受到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早在距今约10万年的原始公社时代,那时人们的各种原始性医学活动及有关疾病的概念是与原始公社制度下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生产关系相适应的。首先,人们只能学会观察和辨别与饮食有关的疾病以及狩猎时对损伤的简陋救助法。虽然当时的原始医学内容相当贫乏,对疾病现象在认识上常有不可避免的错误,但基本上还是根据对自然界的本来面目的了解,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的纯朴唯物世界观。然而,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和认识上的幼稚落后,人们对自然对疾病的斗争无能为力,于是便产生了“拜物教”和“灵魂说”,即认为在自然现象和物体的背面有什么“特殊的超自然物”,并把这些超自然的特性设想为和自然物体独立存在的“灵魂”。在“灵魂说”的影响下,疾病就被认为是妖魔侵入人体的结果。随后,经过了漫长的年代,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开始积累了一些原始的医疗经验,对疾病的认识也有所提高。

到了奴隶制时代,生产力有了进一步发展,于是医学开始了萌芽。这时人们对疾病的看法,多半是根据对人类和动物患病过程的粗浅观察,再加上主观的推测。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医学的伟大代表希波克拉底根据恩培多克勒提出的“四元素说”(水火金土)的哲学观点,创立了关于疾病原因的简陋的一般概念——“液体病理学说”。他认为人体是由四种基本流质即热性的血液、冷性的粘液、黑胆汁(静脉血)和黄胆汁决定其生命活动。而疾病则是由于这四种流质不正常混合或污染的结果。几乎与希波克拉底提出这种观点的同时,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加曾提出了一切疾病都是由于身体密度改变而发生的观点。而后,Asclepiades(公元前128-56)根据这一观点创立了“固体病理学说”,认为人体和自然界所有的其他动物体尸样都是由极小的颗粒——原子组成,这些原子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进行着有规律的运动,并有一定程度的磨擦,而原子相互间的位置和一定的摩擦即决定着机体正常和健康的状态,如果密度增加或密度减小则发生各种疾病。这两种朴素唯物论的疾病观,虽然是幼稚的,但它把疾病的发生同人体的物质性变化联系起来,因而在古代医学中起了重大的进步作用。但是当时还存在着一种唯心主义活力论的观点,认为精神、灵魂是生命的起源并决定着健康状态也引起疾病。罗马著名医生盖仑还断言,疾病的原因在于体液的败坏(主要是血液的败坏),而体液之所以发生这种改变则是由于精神的作用。这种对疾病的拆衷主义的看法,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疾病观。由于盖仑学说合乎封建宗教的教义并为其教会所利用,于是,活力论的疾病说支配着整个中世纪的西欧医学,以至当时的医生们认为“疾病是恶魔侵入人体的结果,是神灵对于罪恶的一种惩罚。而健康则是上帝的恩赐,因此祈祷上帝便可以导致病愈。”这种充满宗教迷信色彩的观点大大阻碍了医学的发展,阻碍了人们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在15-17世纪的文艺复兴时代,由于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医学科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当时对疾病的认识还处于幼稚阶段并渗杂着唯心主义的成分。比如16世纪中叶的巴拉蔡里斯(公元1496-1541年)发展了化学元素的学说,并且认为化合元素是整个有机界的基础,人体各脏器是由硫黄、食盐及水银三元素组成。疾病则是由于这三种元素化合状态的异常所致,而“生命力”、“元气”则是控制生命活动的要素。疾病的发展则取决于一种特殊的精气,这种精气存在于人胃中并保护人类不受有害动因的作用。到17世纪,继承着古希腊“液体病理学说”和“固体病理学说”,医学中产生了二种发展方向:医理学发展方向和医化学发展方向。医理学方向的代表们发展了疾病的机械论观点,他们认为人类的器官和机械相似,例如把心脏和唧筒对等,用力学和物理学的规律来说明疾病和健康,把疾病的本质归结于机体各组成部分的机械性联结的改变。而医化学方向的代表们则认为,疾病是由于机体体液的化学成分首先是由消化液和血液的化学成分的改变造成的。但他们又认为非物质的生命力是生命的主要泉源,它调节着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疾病的本质则是某种特殊生命力的改变。而在同一时期,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不断地形成。为宗教制度禁止了1500多年的尸体解剖又逐渐恢复。意大利的维塞里对人体构造的研究,纠正了盖仑对人体结构上许多描述的错误,英国生理学家哈维了创立了血循说。法国笛卡尔记载了反射弧的概念,18世纪意大利摩尔根尼写了《解剖学家所阐明的疾病的定位和原因》一书,描述了器官的病变,提出了疾病是与器官内发生的解剖学变化有联系的想法,进而成为医学中器官定位方向的开端。这一时期的特点仍是旧的活力论观点在继续流传和在自然科学基础上对疾病本质认识的事实和资料的积累。这个过程充满着唯心论的疾病观和唯物主义的疾病观的斗争,而这个时期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积累的资料和大量事实,是对疾病唯物主义阐述的基础。

到了18世纪末叶和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迅速。罗蒙诺索夫发现了物质不灭定律,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施旺(Theodor Schwann)创立了细胞学说。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组织学和微生物学应运而生,微生物学无可辩驳地证明了结核、鼠疫、霍乱、伤寒、梅毒、淋病、虐疾、脑膜炎、白喉、肺炎等疾病是因为特殊的活病原体侵入人体而引起的。德国的病理学魏尔啸用形态学的研究方法,获得了疾病时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大量事实资料,创立了细胞病理学说(1858年)。该学说认为“疾病的本质在于特定细胞的损伤。疾病是由于致病刺激物(包括体液因素)直接作用于细胞的结果,因而疾病就具有严格的定位。疾病过程在于细胞内三种细胞活动的障碍(营养障碍,机能障碍,生长繁殖障碍)。细胞病理学说的诞生,在当时标志着医学从活力论和自然哲学思想体系束缚下的解放,它强调生命过程(包括生理过程和病理过程)的物质基础,重视了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并以大量的形态学资料代替在当时流行的对疾病本质的主观臆测。因此,细胞病理学说是第一种企图科学地解释疾病本质的病理学理论。然而,魏尔啸把疾病的本质归结为细胞的损伤,归结为致病刺激物直接作用于细胞的结果,片面地强调了局部形态学变化,忽视了完整机体的复杂反应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在疾病过程的作用。正因为这个学说带有孤立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色彩,使愈来愈多的学者感到这个学说的局限性而企图用新的学说来取替它。

20世纪30年代的坎农积累了大量前人的经验,提出了疾病是由于“机体这个特别不稳定的物质构成的开放系统在进化中获得了对付内外环境变化的自然调节控制能力的破坏,这一能力的破坏,导致机体在神经系统和各种复杂的生理过程作用下所维持的机体相对稳定性的破坏”。故疾病的本质则是这种稳态的破坏。相继于稳态学说之后,1940年加拿大的内分泌家塞里提出了“适应性综合病征”即所谓“应激学说”,认为疾病发生的本质在于各种各样的刺激作用于人体使所发生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机能过强或过弱所致。稳态学说和应激学说提示了疾病的本质是生命过程的统一性的破坏,但前者过于笼统,后者单强调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而显得过于片面。1933年,摩尔根提出染色体控制遗传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以后,遗传生物学的进展使他提出了关于疾病的“遗传起源说”,并使一些学者进行了疾病基因遗传的研究,把对一些疾病的本质认识深入到染色体水平。而俄国的巴甫洛夫则在谢切诺夫和包特金的影响下,第一个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大脑皮层的活动,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这个学说在运用来解释疾病过程发生发展及机体康复的确起到揭开疾病研究新一页的作用。可是由于1950年苏联科学院召开的联席会议,他们全盘否定了魏尔啸、塞里等人的疾病观并把摩尔根的“疾病遗传说”加上宿命论的帽子予以彻底批判。他们决定用巴甫洛夫的神经学说改造一切医学,结果把一切疾病的原因都归结为神经冲动,提出疾病是机体和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关系的障碍。这种观点强调机体和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是正确的,但用这种外部联系来说明疾病的本质则是不符合辩证法。如果说“疾病遗传起源说”是唯内因观,那么“唯神经论”则否定事物内部的矛盾,排斥了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机能和代谢的统一。

从本世纪中叶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系统时代。它与16、17世纪的机器时代不同。机器时代科学的主导思想是机械论, 它始于人们对机械运动的研究,后来推广到一切科学领域。 系统时代科学的主导思想是系统论,它是首先来自人们对生命现象的研究,现在则推广到一切科学领域。一般系统论是生物学领域机械论和活力论长期斗争和辩证统一的产物。

系统论认为生物体是一个复杂的层次系统,在整体和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认为结构是要素的秩序,功能是过程 的秩序,结构与功能是统一的,它们统一在运动之中。

因此,要对医学本质作出正确的概括就应该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同时,要从更深的层次——分子水平、量子水平去研究现代医学提出的种种问题。分子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到本质。最近十多年来已发现2500多种分子遗传疾病与特征。例如,镰刀型贫血是由于Hb组成上某一谷氨酸被缬氨酸所代替造成RBC携带O2能力下降。白化病是由于NDA分子缺少了一段核苷酸片段。目前也发现100多种代谢疾病其原因是NDA链上的某个基因发生异常以致缺乏某种酶或更变了某种酶的某一结构。如刚才提到的白化病,G-6PD缺乏而引起的蚕豆病。免疫病理学证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是自体免疫性疾病。对病毒的研究使人们知道婴儿病毒性胃肠炎是由于轮状病毒引起。鼻咽癌的发生可能与EB病毒有关。对疾病本质研究的层层深入,使对分类繁纷复杂的疾病种种,也有繁纷复杂的种种解释。因而,目前要概括所有疾病的本质决非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这就促使人们从哲学的高度去认识疾病的本质并概括出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辩证法对于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它才能为自然界所发生发展过程,为自然界中的普遍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比,并从而提供说明的方法”。基于目前现代科学的水平,人们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疾病的本质有如下几点认识:

1. 疾病是有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种运动形式,它与健康是对立统一,是一种不同于健康的特殊生命活动过程。

2. 疾病是由于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完整机体反应的结果。

3. 在引起这个结果的过程中,贯穿着损害与抗损害的矛盾斗争。

4. 这种矛盾和斗争表现出机体的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和结构上的病理变化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协调的障碍,进而可以影响劳动力。(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37346.html

上一篇:[转载]病因与因果推断
下一篇:[转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2022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难题
收藏 IP: 120.231.24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9: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