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梅毒的历史

已有 5966 次阅读 2022-5-1 21:45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廿氏春秋2021-11-08摘自《金陵晚报》

梅毒发源在哪里?

1993年在南京东郊汤山镇葫芦洞发现两个头骨化石,其中一号头骨是女性,二号头骨是男性。古人类学家在1号头骨化石上发现了病灶,在头骨的额骨大部分,左侧顶骨的前内侧及邻近部分,都有大面积的病变区,各病变区性质基本相同,病灶成不顾则状,与周围没有病变处界限明显......从病灶来看,可能是一号女猿人生前患了骨膜炎,但也不排除梅毒所致。

在梅毒起源史上,世界各国无不互相推诿与指责,从不争这份“荣誉”,那么汤山的南京猿人头骨上的病变是否是梅毒病变?当然有待古病理学家作出结论。从我国发掘的众多古猿骨骼以及马王堆等古尸,迄今尚未发现有梅毒的病理变化。因此推断汤山南京猿人头骨十有八九不可能是梅毒的病变。

关于梅毒的起源,在医学史界曾经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性病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菌引起的疾病,是通过性接触传染的,在病理变化方面与其他性病最显著的区别是,性病梅毒有严重的常常是致命的发病周期,并且疾病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但这些特殊在品他病,雅司病和地方性梅毒中都不会出现的(按,上述三种疾病是不同的螺旋体引起的疾病,在旧大陆古已有之的疾病)。性梅毒有20%以上的患者发生骨骼的病理改变。因此关于梅毒的发源地,其真实的证据只能来自古人类骨骼考古学。性病梅毒长波及颅骨,古病理学家根据颅骨的病变才能对该并作出鉴别诊断。受累的颅骨顶部的骨板表现出典型的“冲蚀样变”,被称为“干性骨”,病变常发生顶骨和额骨部分,病理过程包括骨的完全破坏和不规则修复。炎症反应起初仅限于头骨本身的骨组织内层,随后逐步向内。向外扩散,最终可能导致颅骨穿孔。

考古学家通过对几千例早期埃及和欧洲人骨遗存的详细检查,并没有发现于公元1500前的古尸存在有梅毒证据。在伦敦斯毕塔菲尔德基督教堂墓地中发掘出的唯一一例女性颅骨标本上,显示出典型的干性骨疽病变,该个体的年代早于1537年。在其它墓葬中发现的骨骼标本,呈现有干性骨疽病变的墓葬的年代均在15至16世纪。在我国的古人类及众多古尸中,从未发现有梅毒病变的征象。终之,在欧亚旧大陆考古学报导,在公元1500年以前,均无确实证据表明存在过梅毒病人,然而在新大陆(北美和中美地区)却提供了前哥伦布时期发现了许多无可争议的梅毒病例的证据。例如在佩科斯河普弗布洛,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州,阿拉巴马州,俄亥俄州和北卡罗纳州等地,都发现了许多梅毒的病例。因此学者们认为,公元1500年左右造成欧亚大陆梅毒病的流行,学者们倾向于该病的流行与哥伦布水手从新大陆携带回梅毒病原体有密切关系。

性病不仅是梅毒,通过性行为传染的疾病尚有软下疳与淋病,然它们是不同的病原体传染的,这两种病则古已有之,我国古代医籍也见记载。

但是也有人主张15~16世纪以前,欧亚旧大陆已存在症状较轻的梅毒,当事人往往把梅毒麻风病混淆,把这类病人均认为是麻风病人。学者们认为哥伦布水手从新大陆携回的是一种毒性与传染性更强的苍白螺旋体菌种,导致了欧洲爆发型梅毒大流行。然后再蔓延到亚洲,成为世界性的梅毒的流行。

梅毒在世界的传播

关于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疾病,在《圣经》的早期卷本中已有了尿道炎淋病或类似感染的描述,但这些病并不是15世纪开始流行的梅毒。亚里士多德山首先提出“淋病”这个名称,因此,旧大陆的人们在梅毒出现前的两千年前就已经对性病性尿道炎有了一些了解。

哥伦布于1492年8月4日率先西班牙水手(44名)离开萨维利亚进行第二次远航,这次航行哥伦布发现了巴哈马,古巴和伊斯帕尼奥拉岛。当他们登录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时,当地的印第安部落阿拉瓦克的妇女与哥伦布的船员发生了大量性接触,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返回西班牙的帕洛斯港,他们从新大陆带会大量的新奇珍品,甚至有可爱的貘,鹦鹉,椰子,玉米,菠萝以及闪闪发光的黄金。在他们体内隐藏着不为欧洲人们所欢迎的或从未遇见过的可怕的疾病——梅毒。当这些船员回来后,不仅继续肆意逛妓院,并与其他女子交往,从而使梅毒传播开来。

1492年12月,法国国王查理八世远征耶路撒冷,在查理八世的雇佣兵中,由法国人,西班牙人,匈牙利人,瑞士人,德国人和波兰人,其中就有哥伦布的水手。当这批远征军1495年2月攻入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但是在那不勒斯对抗查理八世的城防兵中,也有西班牙的雇佣军,在两军对垒混战中,梅毒在那不勒斯肆意的流行起来,造成这次大爆发。其责任究竟在侵略军抑或守城者史学界尚有争论。党史查理八世的士兵中,由于梅毒的爆发是查理的军队崩溃瓦解,那不勒斯的居民纷纷发病。当时那不勒斯的居民称之为“法国病”或“高卢病”,法国人则称之为“那不勒斯病”,另外还有称为“西班牙病”,“葡萄牙病”,“勃艮第病”,“德国病”,“波兰病”等,然称呼最多的还是暗示法国的“高卢病”。16世纪后,“法国疹”又成为最主要的称呼。当查理八世的雇佣兵返回各自的家乡,遂使梅毒在欧洲各国间迅速的传播开来。

当年意大利的一位医生和诗人弗拉卡斯托罗于1526年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长诗《论梅毒或法国病》,经修改后于1530年在维罗纳出出版。他以隽永的诗句描述了一个名叫西非卢斯(syphilus)的少年染此恶疾的情景,并描述了此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弗氏认为该病是亵渎神灵遭受惩罚所获的疾病,并坚信梅毒与性放纵有直接关系。后来,人民稍加改动而称之为西菲利斯(syphilis)。从此人们吧牧羊少年的名字来命名之,称为梅毒。

梅毒自1494年首次在意大利,西班牙爆发,第二年即1495年又流行与法国,还出现在德国和瑞士,1496年又在荷兰和希腊流行,1497年又传到英格兰和苏格兰,1299年传到波兰,匈牙利和俄罗斯,当时不仅数百万平民受害。据载,16世纪初,巴黎市民竟有三分之一患有梅毒,皇室权贵不能幸免。查理八世于1498年死于梅毒,死年28岁。俄罗斯沙皇伊凡,由于疾病侵犯到脑部,患梅毒性麻痹性痴呆,性格暴戾,大开杀戒,甚至杀了自己的儿子,死于1584年3月15日,享年54岁。其他如法国的法兰西斯一世,英国的亨利八世均患梅毒。当时欧洲著名的艺术家,画家,诗人均深受其害。

1498年5月20日,葡萄牙的探险家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在印度西南部的卡利卡特地区登陆,梅毒也出现在印度,它被当地人称之为“葡萄牙疮”,认为该病是葡萄牙殖民者引入的,从此梅毒又登上亚洲大陆。

自1494年梅毒流行以来,直到二十世纪,该病从未停息过,特变是在二战期间,梅毒又发生过一次大爆发,1947年梅毒爆发达到了顶点。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享乐主义盛行,“性解放思潮”兴起,梅毒流行有大行其道。二十世纪末,由于医学的进步,青霉素的发明与广泛应用,有效地制止了梅毒的流行,使患者明显减少。

我国古代有梅毒?

我国古代有性传染病?根据其症状描述属性传染病而不是梅毒。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既有浸淫疮之名,后来在《千金方》(652年)妒精疮记载,未发生于男女生殖器部位,说该病变处疼痛,而梅毒的硬下疳质地坚硬,无痛,因此医家推测这是软性瞎干非梅毒。随后的陈言的《三因方》(1124年)。张杲的《医说》(1189年)也记载有妒精疮,根据其所述症状,系软性下疳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后来十四、十五世纪的医籍,所述症状仍属软性下疳,主张用轻粉(汞剂)治疗。

我国有一部释继洪著的《岭南卫生方》(卷三),其中有《治杨梅疮方》,记述用轻粉治疗。释继宏是13世纪人。但这部书系人本刻本,有明正德八年(1513年)的序,实际上此书是16世纪的抄本。直到1522年韩懋所著的《韩氏医通》,记述:“近时霉疮亦以膏入防风通圣散治愈。”韩懋别著《杨梅疮论治方》一卷,既有杨梅疮之名,惜此书已佚。明代薛已的《外科心法》(1525年)卷五,记有杨梅疮之名,记载用轻粉(汞剂)蒸治,并用萆薢汤(土茯苓)治疗。欧洲在1535年也用土茯苓治梅毒。《外科心法》咽喉条记载一男子咽前先患,随后上颚溃蚀与鼻相通,臂腿有数枚似桃大的肿块,溃年余不敛......其症状类似晚期梅毒。

明代外科医家汪机的《山石医案》(1531)中的《外科理例》,记有五例杨梅疮病人其所述症状并不符合杨梅疮。书中述及此病的来源为同床所染。16世纪中叶俞弁著的《续医说》记有“弘治(1488~1505)末年,民间患恶疮自广东人始,吴人不识,呼为广疮,又以其形似,谓之杨梅疮。”据所述症状,作者误为服汞剂所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梅毒的流行也有记述。16世纪下半叶的一部《疮疡经验全书》,此书出版于1569年,此书记载了梅毒的症状,并描述了梅毒的二三期症状,最后列有“结毒”单独叙述三期梅毒。

1632年陈司成的《霉疮秘录》是我国第一本叙述梅毒最完善的专书,记述梅毒的原因和病理,对梅毒的各期症状均有描述,书中报告了29病例,对胎儿遗传梅毒也有描述。对当时传染不已的病因,说“迩来世薄,人妄沉匿花柳(指妓院)者众,忽于避忌,与犯有毒之妓,淫火交炽,真元弱者毒气趁虚而袭,初不知觉或传于妻妾,或传于姣童,上安鲜有方书正,故有传染不已之意。”治疗反对用轻粉,提倡用生生乳(砷类合剂),又反对用生砒以防中毒。这种用砷剂治疗梅毒的方法,虽有许多缺点,但欲使砷剂减弱毒力的思想,确实值得注意的。对于梅毒在我国的起源,陈司成在《霉疮秘录》卷首说:“细考经书,古未言及,究其根源,起于岭南之地,之势蔓延通国,流祸甚广。”

前述梅毒于1498年传入印度,随后在鸦片战争年代,西方列强相机入侵我国,最早来到中国的是东印度公司的船员,开始进入广东沿海,岁吧梅毒带入中国。开始国人称之为广疮。公元1505年广东发现首例梅毒,此后,从沿海到内陆,梅毒在我国广泛流传,发病率居高不下,居性病之首,在某些大城市发病率达到4.5%~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取缔娼妓,基本上消灭了包括梅毒在内的性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交流及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梅毒又死灰复燃,发病率逐年上升。据国家性病控制中心报导,1989年为0.17/10万,1999年达8.04/10万,平均每年增长率为52.7%,切先天性梅毒和神经梅毒的发病率也开始增加,如何防治梅毒的流行,正是摆在我国人民面前的不可忽视的一项任务。

人类与梅毒的抗争

自梅毒在欧洲疯狂的流行以来,人们一时找不到防治梅毒的良策。最早采用新大陆的一种乔木——愈疮木治疗。该种乔木盛产于安第斯山,巴哈马群岛,牙买加,圭亚那等地。人们应用愈疮木的原因今天看来很可笑。原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理论。根据目的论认为某一特定环境中容易发生的疾病,肯定在同一环境里就存在能够治疗该病的药物,这种药物就是为了治疗该病存在的。这是上帝创造事物时安排好的。梅毒既然起源于新大陆,那里盛产的愈疮木便是治疗此病的良药。于是梅毒病人与医家们奉愈创木为“生命之树”。当人们应用此木治疗梅毒,有时病情有所缓解,但是不久又复发,如弗拉卡斯托罗所说:“从未成功的摆脱这个病”于是就只好寻求别的药物了。

汞,即水银,是最早用来治疗梅毒的药物。汞的硫化物辰砂,从13世纪就开始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包括麻风。后来就用辰砂拌成“油膏”来涂擦梅毒造成的皮肤损伤。有文字记载西方最先将汞用于治疗梅毒的是1496年意大利的维罗纳的内科医生乔尔吉奥·索马里瓦。随后意大利的外科医生和解剖家雅克布·贝伦加利奥·德卡尔皮应用多种汞治疗梅毒,既有油膏涂擦,又有口服,有用蒸汽沐浴。应用汞剂治疗梅毒前后长达三个世纪,由于长期应用汞可以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终于引起人们的疑虑。

从20世纪开始,才从根本上解决治疗梅毒的药物。

1905年邵丁与埃里希·霍夫曼用一种特殊的染色技术,在梅毒患者皮肤腐烂的伤口上发现一种苍白螺旋体,终于查清了这一疾病的病因。1906年奥古斯特·封·乏色曼与德国皮肤病学家阿尔伯特·奈塞卡和卡尔·布鲁克一起,共同研制出一种专用于诊断梅毒的普通血清试验,可以测出梅毒患者体内的抗体,称之为乏色曼氏试验,迄今仍用于诊断梅毒。1906年,卡尔·罗伊特在梅毒病人的大动脉中发现了螺旋体,1913年野口英世在病人脑组织中证实了细菌的存在,证实梅毒病原体是导致病人精神异常的原因,这是梅毒患者的晚期症状。

随后,保罗·埃尔利希开始研究人体对化学物的反应。当时德国的反色工业十分繁荣,新的苯胺染料正被用于编织物的染色,埃尔利希发现不同的织物可染不同的颜色,于是他推想人体的某些细胞和组织存在一种选择性的亲和力,他研究白喉鉴定出在细菌毒素的刺激下,动物体内会产生出一种可以中和这种毒素的抗毒素,并用之于治疗,还发明了测定抗血清效力的方法,从而促成了一个化学治疗的新领域。

埃尔利希与他的日本同事泰佐八郎发现第606号化合物对杀灭梅毒螺旋体有特效,1910年埃氏宣布他发现了称之为洒尔弗散或胂凡纳明是治疗梅毒的第一种特效药,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治疗梅毒所取得的巨大突破。但次要仍不够理想,因为它毒性过大。1912年埃尔利希又成功的研制出一种比'606'更为安全有效的新药“914”。

1917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将疟疾病原体疟原虫注入梅毒病人体内,诱发患者患上疟疾而发热,这种热病竟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杀灭梅毒的致病螺旋体,瓦格纳·克雷格因此获得了1927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其他科学家继续寻求对胂凡纳明的改进,发明了一些相类似的化合物。1928年英国的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1936年德国的多马克发明磺胺药,都能对梅毒起积极的治疗作用。青霉素不仅成功的治疗梅毒,还用于治疗另一种古老的性病——淋病。自青霉素广泛应用与梅毒病人的治疗,患者从此大大的减少,以致到了1956年梅毒流行显然得到了明显的遏止。但是,有预览用抗生素,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出现了毒性更大的病菌。因此人类必须不断的研制新的更有效的药物来制止梅毒的危害。但是,关键是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建立良好的性道德观,这是杜绝梅毒的首要对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36571.html

上一篇:[转载]辨证求因——一个西方医学视野之外的病因认识方法
下一篇:治疗梅毒,从盲目到理性
收藏 IP: 120.229.5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