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从汉口圣约瑟医院到武汉市中心医院

已有 3098 次阅读 2021-10-27 22:24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华闻之声2020-03-18 23:35:37

武汉市中心医院,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方济会(Ordo Fratrum Minorum)会士——明位笃(Eustachio Vito Modesto Zanoli O.F.M.)。他于1831年5月19日出生于意大利摩德纳省首府摩德纳(Marbirazzo),1847年加入方济会,1854年2月19日晋升为“神父”。

1856年(清咸丰六年),明位笃来到湖北,1857年8月6日被教廷委任为天主教湖北代牧区助理主教,领衔Eleutheropolis in Palaestina城(罗马帝国巴勒斯坦城市,位于今以色列凯撒勒亚附近)主教。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9月15日,在武昌接受了湖北代牧区主教徐伯达(Luigi Celestino Spelta O.F.M)的祝圣。1862年(清同治元年)9月,继任为天主教湖北代牧区主教。

武汉市中心医院网站关于医院的介绍,也将该院的始建历史追溯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的汉口天主堂医院。该院当时由明位笃传教士争取意大利嘉诺撒仁爱会支持,附属设立于汉口天主堂。

6.jpg

明位笃传教士兴建汉口天主教堂,即圣若瑟教堂

1866年(清同治五年),意大利传教士明位笃(Eustachius Zanoli,1831—1883)从英租界工部局(位于怡和街即现在上海路邮局侧)购得5080平方米泽地,拟在汉口开展宗教活动及相关社会服务事业。

此泽地被逐年填高后,于1874年在此设计兴建汉口天主教堂,即圣若瑟教堂。1876年完工,系新罗马式建筑风格,占地14亩。

收养弃婴、孤、寡、老、残,嘉诺撒仁爱会修女创建“仁慈堂”

1867年(清同治六年),时任湖北教区主教明位笃赴意大利罗马向教廷述职,并参观了嘉诺撒仁爱会的社会服务事业。

后向嘉诺撒仁爱会的总会长提出:请求派出修女到湖北教区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总会长欣然允应,派出一批修女于1867年10月抵达香港,首批6人于1868年到达湖北武汉汉口天主堂教区。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1875年(清光绪元年)相继又有2批修女抵汉,人数达到20人。教区为修女们修建一座会院。修女们的主要工作是:收养弃婴和孤儿,为成年孤儿传授技艺(刺绣、编织、制鞋、缝纫技艺等),收养孤寡老人、残疾人(聋、哑、盲及肢残者),同时讲授教会教理知识。收养人数最多时超过1000人,此处被称为“小城”,也叫“仁慈堂”。

开办诊所为普通民众治病,汉口天主堂医院最早雏形

嘉诺撒仁爱会的修女们刚到汉口时,看到被疾病折磨的民生景况,其中懂得一些治病和护理知识的修女为病人做一些简单的救治。因为条件有限,救治只局限在“仁慈堂”内部的婴幼儿、孤老、残疾人等。

1880年(清光绪六年),在明位笃主教的大力支持下,教区开办一间诊所,为普通民众治病,时有英国医生加禄·伯格(Carlo Begg)自愿无偿参加这项工作。自此,汉口天主堂医院最早的雏形产生了。

7.jpg

开设传染科,揭开武汉地区治疗霍乱病人的历史

1893年( 光绪十九年),汉口天主堂诊所筹资修建病区大楼,成为汉口天主堂医院。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秋,天主堂医院确认了武汉第一例霍乱病人后,开设传染科,从此揭开了武汉地区治疗霍乱病人的历史。

8.jpg

成为设备、设施基本齐全的综合性医院

1914年(民国三年),汉口天主堂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设备、设施基本齐全的综合性医院。

1926年(民国十五年),医院开展传染病隔离治疗。

1928年(民国十七年),霍乱再度流行,在汉的欧洲侨商、侨民死28人,武汉死亡的病人“比比皆是”,医院的隔离治疗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武汉又一次霍乱大流行,施金声和李冠义主持病员的诊治。医院第一次向全院医务人员发口罩,给工人发围裙,全院员工投入到这场防灾抗疫之中。当时有4位意大利籍护士在护理霍乱病人时被传染,并与患者同时去世,此事震撼了中外医坛!

9.jpg

抗战时期,增设难民收容所,收治抗日伤员及被炸伤市民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周边地区伤员涌入武汉,兼之日本战机轰炸,又增加平民伤亡。

天主堂医院的员工本着“天主之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开展救济工作,增设临时病房及难民收容所,收治抗日伤员及被炸伤的市民。病床由三百张一度剧增到四百张左右。职工一百六十余人,不计时间和报酬,不辞辛苦,践行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信念。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美国飞机轰炸大汉口,中弹炸毁。

10.jpg

接管汉口天主堂医院,改为武汉巿立第四医院

1949年11月,原武汉市卫生局胜利街休养所改为武汉市立第二医院,迁至复兴街二号。

1952年10月,武汉市卫生局接管汉口天主堂医院,改组为武汉巿立第四医院。

1955年2月,武汉市立第二医院与武汉市立第四医院合并,成立武汉巿第二医院。

形成本部、花桥门诊、附院三位一体

1992年2月,武汉市第二医院花桥门诊正式开诊。

1997年9月,武汉市第二医院附属新华医院正式开诊,形成了本部、花桥门诊、附院三位一体的医疗格局。

增挂“武汉市中心医院”院名

1999年12月,武汉市第二医院增挂“武汉市中心医院”院名。

2015年5月,武汉市中心医院谌家矶医养结合示范院区正式开业。

2015年11月,武汉市中心医院与新洲区人民政府签订共建共管合作协议,新洲区人民医院增挂“武汉市中心医院新洲院区”院名。

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暨第五临床学院

2016年9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正式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暨第五临床学院。

2017年4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成为首家“湖北省互联网医院”试点单位。

2017年12月,武汉市中心医院与江岸区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共建共管武汉市第八医院,携手打造“1+1+7+N”江岸区区域医疗集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09764.html

上一篇:[转载]未曾失落的文明——武昌仁济医院
下一篇:[转载]科学家发现人类肠道病毒因人而异
收藏 IP: 120.229.7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