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技术革命的结构”更值得考察(2)

已有 2561 次阅读 2021-8-23 15:10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三、科学革命还是技术革命?

(一)一般认识

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的根本职能在于认识世界,技术的根本职能是改造世界,因此,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也是相伴相随,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但是,二者又有显著的区别:

1.内涵不同

科学革命(scientific revolution):指由新的科学发现和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理论)体系的根本变革。科学革命的实质包括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科学观念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

技术革命(technological revolution):指新技术原理及其物化形态所引起的技术体系的根本变革。技术革命的实质:是在技术原理、技术手段上的新发明,引起整个技术体系结构的变化,其中起核心作用的主导技术或主导技术群发生转换,旧的技术体系被扬弃,产生了新的技术体系。

2. 发生的条件不同

科学革命发生的条件:首先要有发生的前提条件就是在占有经验材料方面获得质的进展,其次在物质基础上可以用于观察和实验的物质手段获得质的进展,最后要新的科学观念至少要在科学界获得认可。

技术革命发生的条件:首先社会发展对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其次科学的发展正好能提供这种可能性,最后是技术在一定时间内的继承发展、技术体系内部冲突与协调发展方面已具备广泛应用的客观条件。

3. 里程碑事件不同

科学革命发生的标志:新理论的提出和被接受,实现新旧观念的转变。

技术革命发生的标志:由于科学的发展,导致产业关键技术或技术群的更迭。

(二)历史冲突

然而,在探讨“科学革命”或“技术革命”的历史时,通常有两种说法:

1. 四次科学革命

第一次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为代表,初步形成了与中世纪神学与经验哲学完全不同的新兴科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后经开普勒伽利略,特别是牛顿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的推动,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第二次革命发生于19世纪,以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的重大理论突破为内容。有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等成就,这三项重大成就被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形成了整个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实验科学体系。

第三次革命发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X射线、电子、天然放射性、DNA双螺旋结构等的发现,使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由宏观领域进入微观领域。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建立使物理学理论和整个自然科学体系以及自然观、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微电子与通讯技术飞速发展,标志着科学发展进入了现代时期。

第四次革命是系统科学、新老三论与计算机、人工智能、纳米化学、生物医药等科学的技术集成与方法整合,系统生物科学的诞生开启第四次科学与技术革命,包括系统生物学系统医学系统遗传学系统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等,将导致的是21世纪的转化医学与生物工业革命,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实验与系统二维度的科学体系。

但公认的科学革命是在16至17世纪之间,欧洲许多地区在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以及化学的思想都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中世纪的观点转变为现代科学的基础,不论是在各个独立的学科内,更是在对整个宇宙的认知中。

2. 四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8世纪70年代,它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推动了西欧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迅速过渡到机器大工业,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以电力的发明为标志。电力取代蒸汽机成为新的动力,使社会生产力又一次得到迅猛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它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它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高科技的出现为标志,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形态向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形态的过渡。

显然,这指的是科学诞生以后的技术革命。而且,这两种说法都不能概括人类技术进步的漫长历程。

(三)新的探讨

张开逊教授在那个书评中(见前)还有一段话:“人类在文明进程中是先有术而后有学,技术已经存在了300万年,而今天的科学仅仅300年的历史。”可见,我们仅仅盯住科学诞生以后的技术进步是有局限性的。那么,能否有一个人类技术史的概括性划分呢?引进“技术文化”的概念,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图1)。

“技术文化”是高于“科学”一个阶层的概念。牛津大学的《技术史》为我们提供了人类技术300万年的历史证据,而科学与其相互依存仅仅300年,之前的技术难道没有与之为伍的技术文化吗?何况,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什么”与“为什么”),以及技术发展的需求,难道只有“经验”相伴?

笔者认为,所谓技术革命,应该是贯穿300万年的宏大叙事,本质上是技术文化的革命,也是思维方式的革命。根据技术文化的重大变革,笔者将其区分为三个时期,即神学(以巫术文化为代表)文化时期、哲学(以自然哲学与生活哲学为基础)文化时期以及科学(以现代科学为基础)文化时期;而技术在与不同文化的结合中,所表现的发展速率也截然不同。因此,科学是“技术文化”革命的产物,也是科学时代的体现。科学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而并非仅仅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的纯粹理性。技术是科学的重要前提,没有技术就没有科学。但科学一旦诞生,就成为技术的基础,二者水乳交融,构成了工业革命的知识基础。

马克思认为,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是人类最基本的技术活动,是人类生命延续和人类历史进步的第一个前提,是满足一切历史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史、商业史和工业史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活与生产)的需要,构成了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因,而人多种多样的需要又刺激着技术的不断提升,促使着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的不断替换,加速着社会的分工与交换,继而实现着社会历史的向前发展。

笔者认为,“技术文化”的哲学时期是轴心时代的产物。那么,前一个阶段即神学(神灵)文化时期从什么时间开始呢?

首先,为什么说人类技术有300万年的历史?这是根据人类文明的初始形态——“石器文明”而确定的。因为这一时代大约开始于300万年前(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石器时代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至公元前3000年前后进入铜石并用时代。马克思说,石器“不仅是人类劳动力(生产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指示器”。

石器”和“火”的应用(在50万年前,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是早期人类技术的两大标志。古人关于“石器”和“火”的思考,应该是最早的技术文化。但其具体的形成时间,无法通过考古学证实,我们只能通过神话来考察。

所谓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目前流传度较广并且自成体系的五大神话:古希腊神话、古印度神话、古埃及神话、北欧神话、古罗马神话,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没有形成体系的神话,如玛雅神话、波斯神话、凯尔特神话等。其中,大多数神话体系中都有关于“石器”和“火”的神话。但尽管如此,仍然无法确定人类神学(神灵)文化时期的起点。

可以说,这个模型既是医学发展的历史总结,也是阐述三次医学革命基本工具。笔者将以医学为对象,从技术史的视角来考察医学革命的历程,以及技术继承性和拓新性的相互关系,试图揭开中西医差异的神秘面纱,并讨论不可通约性、学术共同体等相关概念,勾勒轴心医学的未来走向。

结合该模型,笔者将讨论:(1)医学模式是否由技术文化决定,即神灵医学、哲学医学和科学医学?(2)技术的各种要素在不同医学模式中各有那些表征?(3)技术与技术文化在不同医学模式中如何结合并相互影响?(4)轴心医学如何拥抱未来?

四、中医学何以成为考察技术革命的标本?(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01051.html

上一篇:[转载]中国上古神话的起源
下一篇:父亲故世29年
收藏 IP: 120.229.7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5 1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