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所能观察到的任何事物,都有呈现出来的现象、构成事物结构的数据关系和蕴涵其中的原理三个要素。“易学”对于世界的观照、研究,也是从这三个不同的角度去入手的。因此在易学历史上就有了象数派和义理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易学分为两派六宗,两派指象数派和义理派,六宗指占卜宗、机祥宗、造化宗、老庄宗、儒理宗、史事宗。两派实际上涵括六宗,六宗可分别归属于两派。其中占卜宗、禨祥宗、造化宗可归入象数中的术数派,老庄宗、儒理宗、史事宗可归入义理派。下面分别简介一下这两个流派。
一、象数学派
象数是易象与易数的合称,象是形状,数是数目和计算。象和数在易学中连起来用,称为象数,从属于易学的符号系统。
传统观点认为《易经》的象有三个方面的含义:①指易中的八卦、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的形状,如为卦象,为爻象;②指八卦所象征的事物,如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兑卦象征泽,震卦象征雷等;③指卦辞、爻辞中所说的具体事物,如乾卦卦辞中提到的龙,坤卦卦辞中提到的牝马等。这三层含义统称为易象。
易数也有三层含义:①表示一卦中各爻属性的数,一共有六、七、八、九四个数,阳爻为奇数,阴爻为偶数,大数为老,小数为少,所以这四个数分别表示为少阳七、老阳九、少阴六、老阴八;②表示爻位顺序的数。一卦由六爻组成,其排列数序为由下向上数,初爻称初,依次而上分别称为二、三、四、五、上,这种顺序标示了爻的变化规律;③表示占筮求卦的方法,也即通过对揲蓍过程中蓍草数量的计算推导出所需要的卦象。
实际上,象数是个动态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在《周易》经文中,“象数”指卦爻符号和奇偶之数。汉代“象数”已不是单纯的卦爻象和卦爻数,而是指融合了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及天干、地支、五行在内的新的卦爻象数系统。宋代图书学派之“象数”主要指河图、洛书、太极图、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等易图象数系统。
而所谓象数学派就是注重于对《易经》的卦象、卦变的研究,以其所理解的道理而推导人事吉凶的学术派别。
象数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汉代的孟喜、京房、焦延寿,宋代的陈抟、邵雍等人。
二、义理学派
义理作为易学两大要素之一,是易学的经义名理、哲学思想,是易学的文字系统。“义”是意义,“理”是道理。义和理无形无象,不能单独存在,需要通过文字或者图形的表述才能显现出来。所以,象数和义理可以看做是同一事物的两面。如对乾坤两卦的理解,取象说以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而取义说以乾为刚健,坤为柔顺。乾之所以有刚健之义,坤之所以有柔顺之意,就是因为日月等天体的运行规律周而复始,从不间断,且威力强大。就是因为他能顺承天体的运动而生化万物,这就是所谓的“理”。义理学派就是注重发掘《周易》的卦名、卦爻辞和卦爻象中所蕴含的意义和道理的学术派别。
与象数一样,义理也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含义因时、因人而异。但其基本特征可限定为阐释《易》的文义和道理。也就是说,义理是表示事物属性、功能、品德的抽象意义和表达事物本质规律的道理。
《周易》经文的“义理”是通过卦名和卦爻辞表现的,主要阐发卦爻象数所象征的物象、事理和吉凶悔吝,因而其“义理”以占筮之理为主,兼含哲理观念。《易传》的“爻位说”是对卦爻象数体例的最大发明,重在说明占筮吉凶之理。同时爻开始因之而阐明阴阳交易的哲理。《系辞传》则重在借象数而论宇宙交易之哲理。总的说,《易传》的“义理”以哲理为主、占理为辅。《周易·说卦传》言八卦“乾为健、坤为顺、震为动、巽为入、坎为陷、离为丽、艮为止、兑为说(悦)”,即是系统阐述八卦的属性、功用之“义理”。两汉象数学派是通过象数来阐述天文、物候与阴阳灾异之“义理”。
魏晋玄学义理派,以老庄玄学阐发“易”之义理。王弼、韩康伯的义理,就是老庄之理。宋代图书象数派意在以河图、洛书发明道家炼丹、儒家人伦之义理。二程、张载以儒家思想解易,借《易》建构理本论体系,其义理为:随时变易以从“道”,“道”就是阴阳卦象和物象变化法则,进而论述顺从天理、安义顺命、进德修业的人生哲学。朱熹综合象数义理,丰富发展了理本论体系,以太极阴阳变化之理说明自然社会的联系与变化及宇宙社会的生成形式,把“理”看成是宇宙天地万物的本原和总则,将易学之“理”转变为理学之“理”,将易学宇宙生成论体系转变为理本论体系。明清义理派基本继承宋代义理之学。
易学义理是建立在卦爻象数基础上的,是对卦爻象及卦爻辞的解读。
如果分而言之,“义”指在解读卦爻象数关系中赋予的意义及提炼的概念;“理”指将卦爻象数意义及概念进一步发挥为命题和判断,赋予它整体、系统的道理。
义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四库全书提要》将这个派别的创始人确定为魏时的王弼,将继承者确定为宋朝的胡援、程颐、李光、杨万里。
总起来说,象数派偏象数,重在发明各种象数体例;义理派偏义理,重在宣扬各自的哲理、伦理思想。虽如此,然均是“偏向”却没有“偏废”,言象数者未废义理,言义理者未废象数,至宋代已出现合流、互补趋势,只是元明清直至近代未能很好地发扬这一传统。从本质上看,无论是象数派还是义理派,实际上都是在假借象数阐发义理,即“假象以寓意”、“假象以明理”,只不过各自假借的“象数”、阐发的“义理”有所不同而已。
总之,他们是根据《易传》中有关八卦的解释和道教某些思想,构筑了一套宇宙生成图式和伦理道德学说。认为“太极”是宇宙本源:“太极一也,不动(清何梦瑶注:‘不动当作动而’)生二,二则神也(何梦瑶注;‘两在而不可测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皇极经世·观物外篇》)“有太极,则两仪、四象、八卦,以至于天地万物”(《宋元学案·百源学案下》)。
太极是宇宙万物之本源,经数、象化生万物,有物之后,其本体“未尝污损,自古及今,无时不存,无时不在。万物无所不禀,则谓之曰命;万物无所不本,则谓之曰性;万物无所不主,则谓之曰天;万物无所不生,则谓之曰心。其实一也。古之圣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尽心知性以知命,存心养性以事天,皆本乎此”(同上)。提出“以理观物”、“以物观物”等认识论命题。强调内省、顿悟。所著《皇极经世书》,奠定宋明象数学派之规模,与周敦颐《太极图说》、张载《正蒙》互有相通之处,同为儒家的纲常名教提供本体论的哲学论证。其所持“安闲乐道”的人生态度,对宋明理学家有深远的影响。
[注]以上,主要来自百城主人的“象数派与义理派——读易小札之十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